• 27阅读
  • 0回复

水利建设对农民生产的巨大帮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2-16
第2版()
专栏:

水利建设对农民生产的巨大帮助
王雷 廖学茂
几年来,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水利建设工作有很大进展。除对为害较大的主要江河都进行了程度不等的治理工作外,更兴修了不少的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各江河的治理方面:黄河下游因解放较早,于一九四七年即开始治理,河南、山东两省现已在
一千七百多公里的堤防上增培土方近一亿公方,堤顶普遍加高,超出一九三三年水位一公尺半到三公尺(一九三三年黄河陕州水位二九九点一四公尺,超过常年汛期水位七公尺)。近四年来,又不断将埽坝改为石坝,并不断加修护岸工程。在堤防的防护方面,推行了锥探大堤的办法,共打钻四千五百多万眼,消灭大小隐患七万多处。为了防御异常洪水,又修建了石头庄溢洪工程、利津减凌分水工程。由于进行了以上工程,可以争取防御与一九三三年类似的洪水。绥远后套为了保护黄河两岸的土地,也修了三百多公里的堤防。黄河的治本工作以及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关部门也不断进行考查研究。淮河治理工程的基本内容是防洪与排涝两方面。在防洪方面共已完成山谷水库三座、洼地蓄洪工程十五处、培修干支流堤防二千余公里以及大型涵、闸等建筑物一百三十余座,正在修建的水库还有三座,这些工程的兴建,使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在一九五○年洪水情况下能保证安全。在改善内涝方面主要进行了中游内外水分流工程,挖掘了下草湾、泊岗两条引河,整治了内涝最严重的西淝河、濉河、沱河、北淝河等支流,并发动群众普遍做了沟洫工程。计共整治大小河道七十七条,其中疏浚总长度达二千八百多公里。内涝灾害已逐步减轻。此外,还在下游结合排洪需要修筑了长一百七十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将来可灌田一百七十万公顷。治理长江方面主要进行了荆江分洪、荆江大堤加固、大通湖蓄洪垦殖、南洞庭湖整修等工程,并大力培修了中、下游堤防和汉江干堤。排水工程也做了一部分。其中荆江分洪工程蓄洪区面积九百多平方公里,夏秋水过大时可分蓄一部分洪水,保障荆江两岸人民的安全。
各地对较小河流也都进行了治理。东北区初步修筑了洮儿河、绕阳河等河的堤防。华北各河除进行了一般整修外,一九五○年在潮白河下游开辟了能排泄三千秒立方公尺流量的新水道,今年在大清河下游开辟了四十余公里长的独流入海减河,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能蓄水二十二亿七千万立方公尺的官厅水库。这些工程对减除各流域洪水灾害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华东区为了防风防潮,沿海普遍整修了海塘、海堤。山东、江苏两省还分别治理了沂河沭河,共开挖新河道二百五十多公里,做土、石方
一亿二千多万立方公尺,闸、坝、涵洞等七十二座,使流域内常年受灾的一千多万亩土地免除了洪水威胁。中南境内各河包括珠江在内也都进行干堤及围堤的整修工程。
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东北区完成了盘山、东辽河等五十二处工程,恢复稻田一百二十万亩。内蒙地区各族农民从来没有引水浇地习惯,一九五一年政府投资兴办了六处灌溉工程,灌溉了二十三万余亩农田。华北区几年来恢复与新建了很多灌田五万亩至三十万亩的大型灌溉工程,现已陆续受益的有山西省潇河、滹沱河及桑干河淤灌工程,河北省西部棉麦产区的石津渠灌溉工程及渤海北段沿岸较大规模的电力提水灌溉工程等二十余处。绥远后套有从黄河引水的十大灌溉渠系及数十条小渠,黄杨闸工程的完成,已为西部三条大渠道增添了新式进水设备。在中原地区兴修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这是在黄河下游引黄水灌溉的创举。西北是我国最干旱少雨的地带,农民们深刻认识到无灌溉就无农业的道理。政府几年来曾大批投放贷款兴修整修了许多渠道工程。如陕西省的冷惠渠、云惠渠等,甘肃的黄羊渠、鸳鸯池、新民渠,宁夏省的唐徕渠、惠农渠,青海东原渠,及新疆缺粮地区的红雁池等,均先后修整完工放水。陕西省的洛惠渠是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十六年未曾完成放水的工程,已于一九五零年续修完成,现在并已灌溉了四十万亩农田。华东、中南也修建了绣惠渠、柏山渠、珥陵电力灌溉渠、长渠等数十处。西南区除整修了都江堰原有灌溉系统,已能得到充足用水外,并引都江堰水新建了官渠堰工程,增灌农田二十三万亩。
在大型灌溉工程兴建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意了各种各样的因地制宜的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水车是北方地区农民为了解除干旱威胁,增加作物产量的最喜爱的农具之一。一九五○年政府将农村中旧有的笨重的铁制水车从新设计改制成轻便的 “解放式水车”,去年又在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同志指导之下,设计了“链轮式”深井水车,解决了十五公尺左右深井的汲水问题,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目前用水车汲水灌田的地区,已不限于华北、山东、河南等地,像甘肃、辽西、热河、黑龙江、以及云南、广东等省的农民,也在政府的倡导扶助下,开始使用起来。开凿水井也是农民赖以抗旱的有效措施,在防旱抗旱运动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发展。在河北中部及河南北部地区由于利用地下水灌溉,很多村庄已全部变为水地,个别县份并有百分之九十耕地成为水地。江南各省,主要是依靠塘坝灌溉的地区。这些地区数百万处的塘堰堤坝,在政府大力协助下,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整修后,大部能保证二十天至四十天不下雨不成灾的要求。从去年开始,政府又注意领导了湖南、广东丘陵山狱地带的小型水库的兴建,对于大量的蓄水和防止山洪,都产生了良好效果。滨湖低洼地区的机械排灌以及沿河圳的小型抽水机灌溉,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了发展。每年在农田需水时和干旱季节抗旱时,抽水机站就大力出动抽水机为农民服务。其他的提水工具如风车、筒车、天车、龙骨水车等每年都有大量的发展与改进。
此外,对各地原有的工程设备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绝大多数的灌区都建立了民主的、统一的管理组织;并已开始指导农民进行较合理的和先进的用水制度,领导农民注意加强既成工程的养护,因而使工程发挥了更大作用。
综合上述,四年来,全国各地共兴修了大型工程二百五十余处,小型工程四百余万处,凿井八十余万眼,贷放水车五十余万辆,抽水机发展了三万余匹马力。这些工程共扩大了灌溉面积五千四百余万亩。
以上各项工程的兴修,对于防止水旱灾害,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已起了很显著的作用。北方水井地区,水浇地比旱地一般每亩要多收粮六十斤到九十斤,有的增加一倍。南方的旱地变稻田,产量增加数倍,有些一造改二造,二造改三造的稻田地区,也增产三成到一倍以上。大型灌溉工程的兴建使很多地区农民结束了从旧中国带来的灾难生活。如黄河中游的引黄灌溉济卫工程等,已使数十万亩砂薄地变成沃土,几十万农民不再出外逃荒。四川都江堰灌区四年来年年增产,今年产量已比解放前提高二成,农民生活迅速上升,据调查温江县中坝村已有百分之六十的贫农上升为中农。江苏永固洲过去是年年内涝、岁岁歉收,农民经常撑着小船割稻,一年中有几个月要出外谋生。解放后修好了堤圩,建立了电力排水站,使得稻田普遍增产,还扩大了上万亩的麦田,农民生活普遍提高。至于长江、淮河等大江河的治理,更使广大农村改变了面貌。如荆江分洪工程完成后荆江两岸农村已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治淮工程已起了控制洪水的作用。如苏北地区过去洪泽湖水一涨便造成大片汪洋,现在洪泽湖已修成蓄水库,并通过灌溉总渠及时供应稻田用水,今年已有二百万亩农田增产二成。
人民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水利建设工作方面尽了最大努力。仅就新中国成立后截至一九五三年十月的不完全统计,在各江河的治理方面,共做土方二十六亿八千多万立方公尺,石方一千七百多万公方,混凝土六十三万余公方。在农田水利方面,发放贷款近三万三千亿元,解决农民兴修水利时的经费困难,投资一万亿元以上兴建大型灌溉工程。此外,还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帮助农民解决一部分农田水利问题,如去冬今春在湖北修的六万多处工程,解脱了近三百万亩水稻的旱灾威胁。
巩固的工农联盟和群众的积极性是水利建设工程获得显著成绩的有力因素之一。一九五一年润河集分水闸初建时,为了铺设轻便铁道,铁路工人积极教农民打道钉,很快地培养了足够的人手。上海工人为润河集制造了巨大的钢质闸门,并派优秀工人亲自前往安装,他们在雨天或华氏一百度的热天都没有停工,争取早日完工,以便控制洪水。为了满足各地修建闸、坝、水库的需要,各地工人还制造了很多的混凝土拌和机、推土机、羊脚碾、空气压缩机、风钻、炸药、钢筋、水泥、斗车、平车等机器器材。为了使工程尽快地完成,使农民兄弟早日免除水灾的威胁,各工地的工人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荆江分洪工程中,铁工队创造了七小时三十分钟扎完一孔闸门钢筋的新纪录。浇灌混凝土由每天二千方提高到三千多方,打铆钉工人从每天打二百二十个提高到八百八十个。工人们所以要这样忘我地劳动,因为他们知道“是在支援千百万农民兄弟,是在建设祖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