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一个城市的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6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一个城市的梦
卢祖品
回到故乡之后,经常外出参观。因为去的地方很多很远,用脚是走不过来的,只能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今天去荔枝园,明天港口……从到家的第一天起,一直想着脚下的路。引起我想路的原因,同当晚的经历有关。距离县城还有三十几公里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颠簸得更厉害了;成百辆大小汽车在公路上一字儿排开,前方转角处被连日大雨冲塌,一辆卡车陷了进去;伸手不见五指,一簇簇不明身份的手电像夜狼的眼睛四下闪动——如果不是有人会抄小路,准得在此过夜。
关于路,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这是一种认识,一种直逼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一般人对路的理解,大抵根据两腿、眼睛乃至血肉之躯的种种体验。那末还可以发现,用脚走的路,多是乡间小路羊肠小径。现在,柏油马路除了供人步行,更多时候是为汽车服务的,只能修,用沥青、沙石、推土机、压路机甚至雷管炸药,靠脚无论如何是“走”不出来的。
公路是城市的脸面,最能显示各自的风采,不仅能给异乡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是构成投资环境的一个异常重要的条件。去年6月,钦州撤县设市。她在50年代后期,与湛江同属一个地区,后来划入广西。这一划,循着历史走向,她的经济发展比广东起码落后10年。
还是说路吧!1985年我去珠江三角洲,发现那里到处修路,烟尘滚滚热气腾腾。广西那时还被“文革”遗留问题缠着,抽不出手来抚慰美丽的山川,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还未提到议事日程;待至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发展“金三角”,才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哪“三角”?就是北部湾畔的防城,北海和钦州。钦州是孙中山先生早年在《建国方略》中计划开发的南方良港之一。钦州人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站到新的起跑线上,使她的生命底蕴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
公路有沥青路、水泥路和铺沙的泥路,当然还有高速公路。撇开后者不谈,沙路已不能满足需要;沥青路怕水怕油。刚修那阵蛮像那么回事,不出一年全部毁损。须知来往汽车每天2000辆以上,大卡车的重压令它喘不过气。维修时得把坑内的水、泥、沙石掏净吸干,再加温加热,才能铺垫;所需费用,比修建新路还多。水泥路花费虽然比沥青路大,但寿命长,使用期十年以上,比较起来更为合算。
刘积松原是钦州地区的钦州市长,地区撤县建市后,改任钦州市的钦北区委书记。他的公路意识觉醒得早,当年在灵山县丰塘镇当镇委书记时,就发动群众修筑公路。刘积松告诉我,有次调动工作,有人问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干什么,他回答说:修路。
钦州贫困而又富足。贫困是她的过去,仿佛被遗弃的孤儿彳亍在葱茏、忧郁的土地,一直在期待,期待新世纪的太阳。而作为桂南的交通枢纽,隐隐汩流的巨量财富,满载着新鲜的养分沿途散发。潜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钦州市领导始终引为骄傲,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开发钦州的前提条件而全力以赴。
想想也是,巨大的生命动脉,北至南宁,东接北海,西连防城,国道北上直至首都北京。更重要的是,她是祖国大西南的主要通道,更与友好邻邦越南隔海相望:这种地理优势,比深圳、珠海、烟台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关方面作过计算,从钦州港进口一吨货物,比从北海、防城进口起码便宜二三千元。用不着诗人的想象,钦州将在不久的将来财源滚滚满怀激情,从而成为北部湾畔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现在钦州港基础工程已初见端倪,像一艘巨轮开始了长途跋涉,雄伟的框架坚竖着信念。南(宁)北(海)铁路横贯市中心划开南北两区。名为国防大道和永福大道的两条大街,涤荡着残存在我脑海中的荒凉的记忆。几条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马路,劈掉百余座小山,以急骤的节拍和铮铮语言弹说未来。
新修的路,因为尚未碾平灌注水泥,雨后深洼处处烂泥淤积,车行其上,如同航行在波浪烛天的大海前仰后合。但这不是年久失修的路,无人照拂的路,而是正在兴建的路,充满希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路。
起跑不分先后。梦的深浅长短不会相同。刘积松说着各段公路完成的时间,都是近几个月的事,但在我心中,却弥漫着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