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农民刘秉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2-16
第2版()
专栏: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农民刘秉正
子冈
在北京丰台区张郭庄乡,谈起政府购粮工作,党支部书记韩文玉首先推荐农民刘秉正,他两次热烈响应政府的号召。他表示愿意按政府的计划行事,把余粮卖给国家。宣传购粮工作的工作组派人到他家时,他院子里正堆着没有脱粒的玉米,他粗粗估计有四百来斤,就说:“赶明儿一定卖给政府!”
刘秉正把玉米脱粒装袋,一过秤才知道有五百三十多斤,他心里笑自己的眼不好使,怎么估少了那些个。老婆儿媳问他“多了咎办”,他丝毫没加考虑地说:多就多卖呗!反正留下够一家吃的就足了,多了多卖!
又添上一百六十多斤麦子,刘秉正往供销合作社扛了七百多斤粮食,换回六十几万块钱,除了零头,在人民银行开了一个六十三万的储蓄户头,得到月息一分的优待。他对家里人说:“这钱就别动了。”
土地改革以后,刘秉正原种地主的十八亩多地归了他家,分了三间房,自己又添盖一小间,日子越过越好。今年除交公粮,剩下两千多斤粮食。农村家庭喜欢守着粮食过日子,随用钱随卖。自从购粮宣传在张郭庄乡的三个村子展开,思想还没从自家锅灶上转开的妇女就心疼起来。刘秉正的老婆儿媳受了影响,犹疑起来,刘秉正就说:“别犯小心眼!那些个妇女是没明白政策,赶明儿明白了,她们也会觉得害臊的。”
刘秉正猜对了。工作组的同志挨户谈过后,女人们也都明白了。她们想想这几年越来越心宽的日子,看看在墙上挂了好几年的毛主席的像片,有的就说:“都是孩子他爹不说个明白,赶情是为了大家好,毛主席给大家当家主事,错不了,再多些也卖!”
刘秉正积极卖粮食的例子也教育了大家,他是乡人民代表,平素为人叫大家信得过,问谁也会得到这么个回答:这个人作风正派,不赖!
四十二岁的刘秉正已经当上爷爷了。当我在他兄弟家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碾谷子,同时把谷子过风箱去糠。四十出头的人已经满头冒白发根了,在太阳下照得闪亮闪亮的。他有些不好意思承受大家对他的奖誉,直说:“这哪儿是我好啊,都是政府号召得对,我跟着走就是了。”
于是他兄弟替他照料着风箱和碾子,我们站在太阳地里闲扯开了。
“可以这么说吧,在听这次购粮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以前,我对眼下的日子已经很满足了。早先我在地主那儿受苦挨打多少年,作梦也没想到解放以后的日子,有房子有地,喂猪养鸡,儿子当上了长辛店铁路机厂的会计,小孙子长得肥胖肥胖的……”
我想起刚才在他家拜访他老婆和儿媳的事来了。那是一个在农村中少见的布置得井井有条的家庭,堂屋镜框子里保存着连年的照片,桌椅擦得发亮,沏的茶喷香,吃了饱奶的孙儿在坑头上熟睡,墙上画着胖孩儿们的年画扯得一条条的,准是这受宠的小家伙的成绩,鲜红的新斗篷新兔帽,给这个家庭里涂绘着欢乐的气氛。
“这次工作组和周局长(按:北京市农林局周凤鸣局长)给我们说开啦,我才知道还不能就此站住、心满意足,还得往桥那边走,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原先以为不是自己这一辈子的事了,不想如今马上不是‘等’社会主义,而是‘走’社会主义的路了。”刘秉正一边说,一边照顾着牲口。这是人家的牲口,他自己没喂,为的是人口少,劳动力不够,顾了这又顾不了那。由这儿我们又谈到张郭庄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了。他赞美人家的生产力:
“伙着干就是好,人家劳动好的可以分五千多斤粮食啦,比我强得多。我也打算先搞个互助组,然后入社……”刘秉正去年就曾和街坊商议搞互助组,没弄成。至于一下子入社,对于像他这样地多劳动力少的中农,还有些思想障碍。张郭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靠八百亩地里,有七百亩是国家的土地。合作社是今年二月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要送拖拉机,才由下营搬来的,那七百亩原先是国营农场的土地。
刘秉正还没有忘记“过桥”的事情,他说:
“这个办法对,由国家掌握总经济,逐步走到社会主义。不许自私自利,个人发财,坑了大家。我儿子从工厂回来,也常和我谈社会主义的事儿,工人农民是得联合,我们拿出粮食和原料,他们给我们耕种机器和日用的东西。儿子问我:爹,你过桥不过桥?我说:桥那边比桥这边好,为什么不过?痛痛快快卖粮食,也为的是早过桥。地主手下的日子过过,另一个儿子在逃荒的年月折腾死了;在日本手下推轱辘车运土、共和面也吃不饱的日子过过,卖点粮食算什么呢?我算计过了,晚卖不如早卖,粮食放不好就长虫,在院子里铺着席子晾晾吧,还得叫鸡子吃掉好些,还占人工。”
张郭庄乡在解放后常有国际朋友来,苏联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农民们用自己的农产品和饺子招待过他们。刘秉正也回回忙着招待,他说:“人家和咱亲的就像一家人,一点也不嫌咱村子土里土气,都说希望中国农民弟兄的日子一年年好起来,和工人弟兄肩并肩地建设。”张郭庄乡离长辛店不远,不少工人家属住在张郭庄,不少张郭庄的老乡到长辛店去当工人,他们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刘秉正的儿子是团员,工厂里的事,国际国内大事,给这个中年农民添了不少知识。儿子也常借书报回来,刘秉正早先从私塾里读过几年书的。
电影放映队有时到乡里来,最近还放映过“重返前线”,刘秉正更念念不忘“白毛女”,他说:
“喜儿大春杨白劳,都演得赛过真的,挖开了农民的心窍儿!”有时候他也进城看戏,在中和戏院看过评剧“女教师”,他喜欢这种以农村为背景的戏,并且说:“在我们乡里,教师可不只一位了,一个中心小学学生二百多,光少年先锋队队员就五十多,在外面上着中学的学生快到四十人啦!”
末后又回到粮食上来,他揉揉在发炎的眼睛说:“同志,不瞒你说,我们家里说不上浪费,可也常是一天吃三分之二细粮,往后,我下了决心,说通了咱们家的妇女,吃三分之一细粮和三分之二粗粮了。那一百六十多斤麦子,就是那么着才卖出来的。八只鸡下的蛋,也要匀出来卖掉一点。留出钱来,明年春天好好儿搞个互助组。”
这个瘦高个儿的中年农民好像把心底里的话已经抖落干净,丢下棉袄,在初冬的太阳光下照顾风箱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