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向爱伦堡学习 读“墨水与鲜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2-14
第4版()
专栏:人民副刊

向爱伦堡学习
读“墨水与鲜血”
吴象
爱伦堡的作品是无须再加添什么赞词的,但是我想大胆写一点“墨水与鲜血”在写作上给予我的启示,虽然我也许不能自免于错误与浅薄。
美苏关系相当紧张之际,斯大林向世界宣布说:“我不相信所谓‘新战争’的实际危险性!”“墨水与鲜血”正是这句话有力的注脚。爱伦堡以深湛无比的洞察力,撕开了诽谤所造成的浓雾似的幕,揭露美国那些军事政治情报工作者,以及为大资产阶级鼓吹的新闻记者,如何在罪恶地愚弄着群众。他指出:“那些制造纠纷的人,公开的说他们不爱好苏联,但我敢大胆补充一句,他们也并不爱好美国,他们想到的只是世界统治权、原子弹、英美集团等,只差一样没想到——美国的子孙!”在这里,爱伦堡不仅直接服务于当前的政治的要求,而且他明确地区分了美国骗子与美国人民,分别给以憎恶与同情,使美国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不禁和他同样的愤激起来,大声喝住阴谋家们无穷尽的诽谤:“够了!我不为你的墨水付出我的鲜血!”然而爱伦堡使用的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方法,他没有强迫读者接受什么结论,他只写了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在这些事实叙述中蕴藏着真挚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是对于苏维埃祖国的,也是对于美国一切良好事物的。因而,他所憎恶的也就使人觉得是应该憎恶的。正直的感情能赢得读者的信任,特别是对原来有成见有误解的读者。
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我们既不善于以事实代替空喊,又常常在叙述事实时使人无法看出其中的含义,更不用说表现热情了,这在初学是难免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原谅自己。
事实当然比空喊说服力大,但是必须补充:并不是一般的随意掇拾的事实都有很大说服力,为了说服力更大,就应该艰苦地学习,不只要把笔磨得更尖,重要的是要把思想磨炼得更明亮,感觉训练得更锐敏,到现实的大海中去观察、体验、捕捉、掘发、选择。爱伦堡在驳斥美国记者妄言“苏联坦克侵入德黑兰”消息后,写道:“德黑兰离此很远,现在我已亲身在美国了,可是,消息传来,说我在旅行全美时,始终由一个‘苏联秘密警察’陪伴着,但事实上,是由一个美国国务院的代表在陪伴着…………”他给了所有的造谣专家们一个何等清脆响亮的耳光呵!因为他所举的是自己亲身的谁也无法怀疑的事实。
任何动人的事实在孤立的时候都会显得单薄无力,因此必须指明事实所处的地位,必须把事实组织起来。这同样是可以决定一篇作品的成败的。爱伦堡写道:“如果美国人要把冰岛作基地,那便是为了‘世界安全的保障’,如果苏联不欲他的邻邦用作侵略苏联的基地,那就成了‘赤色帝国主义’;如果美国制造原子弹,那便是科学家奥妙的工作,或只是足球似的无害的娱乐,如果红军人员排成行列走在莫斯科街上去洗蒸气浴,那便是准备作三次世界大战了。”这是我们一般人都熟知的所谓“对比”法,这种对比法常常强烈地暗示出作者的观念,是组织事实最好的方法之一。
“墨水与鲜血”中有许多巧妙的对比。用来和当时被阴谋家的叫嚣弄得紧张起来的美苏关系作对比的,是不久以前美苏两国的士兵在易北河相遇时亲密的喊叫:“我们是朋友!”这句话一定能唤起美国人民对苏友好的回忆,因为在共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当日,这句话无疑曾使迫切企望胜利的美国人流出喜悦的眼泪。
企图得到“耸人听闻”的消息,以便兴风作浪的美国记者抱怨在苏联看不到什么东西,但是爱伦堡却举出了许多苏联人自己感动的事实:“出产彼得列雅可夫式轰炸机的工厂在制造汽车,出产坦克的工厂在制造牛奶罐……”等等,这也是极强烈的使人深思的对比。不错,在这里他用了“兴奋”“感动”“骄傲”等字眼,但是,苏联人民因为自己能努力于和平建设而兴奋、感动、骄傲,不正是一种证明苏联与任何国家都能和平共处的事实吗?
“墨水与鲜血”给我们的教益应该是更多的,让我们都仔细的把全文再读两遍吧!
(编者按:“墨水与鲜血”发表于去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本报。爱伦堡的写法,目前极值得我们战地记者和作者们研究学习,本篇算作一个引子,我们希望有更多爱伦堡式的短文来刻画出我们伟大的爱国自卫战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