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回赞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8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回赞皇
本报记者李克林
前不久,我回到了50多年前工作过的老根据地河北省赞皇县。
车出城向西南,经过当年抗日政府驻地营北坪、王家坪到达嶂石岩。村口一块高大的赭色巨石突现眼前,上刻“嶂石岩”三个绿色大字,是当年太行一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的题字。嶂石岩!这就是我50多年前走过的那个荒山野岭么?那高耸入云的翠壁丹岩,那古城堡似的连绵群山,透过悠悠白云俯视着这人世的沧桑变幻。景色似曾相识而又如此陌生,不觉已半个多世纪了!
1943年深秋,我奉调到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地点在大山那边的涉县赤岸村。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可骑马又爬不了高山,我和林韦带着我们快三岁的女儿,找了个熟悉山路的农民,背着小孩当向导,就是通过这个嶂石岩硬爬过去的。山高沟深,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路,只好手脚并用,攀岩扯蔓,一层层向上爬,直上10多公里,跨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境,再南行到达赤岸村。
今日嶂石岩,山峰依旧,白云依旧,山村巨变令人惊叹!到村那天,正是星期天。站在窗口望去,只见山间马路上小面包、小卧车等各色汽车一辆接一辆向山上驶去。服务员说,这多是石家庄来的,有的带着家属上山“度周末”,玩两天住一夜,两个多小时就能返回。想当年,我们奔走在这山村,连星期几都不知道,何来“周末”?变化太大了。这嶂石岩据说有四大景区,几十个小景点。有天然的大回音壁,有惊险的一线天,有传奇神话般的九女峰……
随着景区的开发,山坡路旁绿树丛中,一座座小白楼,度假村,一幢幢宾馆、招待所拔地而起,有的正在施工。别具特色的是农民家庭旅馆,已发展到40多家。我在村民马小五家住了两天,确实不错。红石砌成的房子、院落,凉爽舒适。院中有苹果、梨子、梧桐树,绿荫满地。我过去常住农家小院,今天一进院就有一种如鱼得水之感。
村支部书记张太小谈起嶂石岩的变化。他说过去这里是个160多户的穷山村,如今旅游业一发展,开家庭旅馆的,开饭馆的,搞建筑、搞运输的,少说也有百来户。过去人穷得往外跑,现在外边人往这山里跑,姑娘们来当服务员当导游。去年人均收入已达2000元。
在嶂石岩住了几天,感觉新奇而又陌生。这儿这么多名胜典故,好像是地平线下冒出来似的,是的,这就是历史!这里老百姓早就传说,这山里有“山音”,离很远说话都能听清。这就是说那“回音壁”。当年之所以未被发觉,可能是枪炮声还听不完,谁有兴趣来听这“山音”?今天人们生活好了,这“山音”自然成了一大景观。
离县之前,县委宣传部长小杨带我去看他们去年新开辟的万亩枣园和牛场。小车穿行在田野间,只见田间路旁数不清的大小枣树,有的还没挂果,有的果实累累,地里长满花生、红小豆等庄稼。去年新建枣园三万多亩,加上旧有的已有十多万亩了。
说起开荒山建枣园,还有一段故事:赞皇民俗,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爆竹,粗算全县也要耗资十来万元。县委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放炮不就为听个响声么?放炮上天何不放炮上山?放炮崩山同样能听响声又能开发荒山,一举两得该有多好!给农民一讲大家都赞成,说干就干,初五动员,十五(元宵)就办,动员起13个村的农民,在30多个山头,挖坑放炮30多万响。元宵这天,炮声隆隆,人群欢呼,一天爆破荒山6000多亩。这里山区是片麻岩,爆破风化加上炮灰硝铵就变成好肥料。稍加平整就是枣园,枣苗种下茁壮成长。
赞皇金丝大枣历史悠久,品质优良。1943年华北大旱,军需民食严重困难。我们下乡每人每天只发13两小米(16两秤)。到老乡家加点野菜,煮一锅吃一家子。记得我常住的花园村,房东大娘总要给我蒸些枣吃,快熟的枣有的有鸡蛋那么大。老乡说这枣儿可是个宝,“丰年为果,灾年是粮”。进京后我几次蒸鲜枣吃,可总也吃不出赞皇枣儿的美味了!大枣过去只是农户零星种植,现在成片开发,且已总结出一套科学技术经验,又建成深加工厂,生产一系列枣晶枣茶等滋补品,并多次获奖,有些产品已走出国门了。枣儿能变出这么多花样,有这么大的效益,这可是我当年吃大娘蒸枣时没有想到的。
黄牛开发区原是一片荒滩,开垦不到一年,只见一条马路横贯东西,两边50幢新牛舍,有几百头牛正在这里育肥。赞皇西部山场广阔,牧草丰美,适宜繁养;东部丘陵秸秆较多,适宜育肥,这里计划实行西繁东养发展养牛业。
短短几天来去匆匆。一个突出的印象是这里一切正在快速地变。县委班子都是40岁左右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思变心切。他们说,赞皇这样“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穷也在山,富也在山”。他们提出“三个10万”的富民计划,即几年之内,在原有基础上再开发10万亩枣园,10万亩板栗,养10万头黄牛,使全县5万多户达到户均4亩枣、2亩栗、两头牛。再加上乡镇企业和县办工业,使全县人民逐步摆脱贫困。
抗战八年,赞皇人民作出重大牺牲,当年全县9万人口,就有1000多烈士。这里有我的战友,我的乡亲。我们这一代人是“苦也在山,乐也在山”,这山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友谊、爱情。赞皇,这块饱经忧患的土地,像我们整个国家一样,正在开始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念天地之悠悠,忆逝去之故人。赞皇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是人们都期待的么!
(附图片)
题图照片:九女峰远眺。李向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