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小议“形象扶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6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小议“形象扶贫”
刘家澍
近闻四川凉山地区实行“形象扶贫”,已有30%的群众因此脱去了贫困帽子,对当地其他群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据悉,他们实施的“形象扶贫”就是除了让贫困地区群众从经济上脱贫致富外,还大力革除本地区落后习俗,使扶贫工作同广大群众建立一个个文明、幸福的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经济、农村面貌和农民形象有了可喜的变化。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我国不少老、少、边、穷地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是沿袭几千年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们不变的生活规律,或坐井观天,略有温饱即不思进取;或宗法意识浓厚,封建迷信,生育重男轻女;或刀耕火种,食不果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知道,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来促进其发展,而上述的这些生产和生活方式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多么格格不相入啊!
如今,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扶贫方面,围绕通路、通水、通电,寻找致富门路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关系到农民的许多切身之事,如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就不够关注,缺乏引导,农民的落后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几乎是原地踏步,没有促使脱贫致富与农民建立幸福家庭有机结合起来,致使扶贫工作留下了一个空白。
凉山地区的“形象扶贫”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应该运用到扶贫工作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