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造就国有工业经济新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8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造就国有工业经济新优势
鲁志强
浙江绍兴市区现有国有工业企业51家(其中大型企业12家,中型企业11家),职工39641人。1992年以来,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年,市区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税利和人均创税利,与1991年相比,分别递增22.4%、24.2%、12.5%和11.6%;固定资产净值增长143.3%。经济效益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预算内国有企业已连续两年无亏损。为推进市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搞活国有企业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确定整体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90年代,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又蓬勃兴起。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外部,面临“原料被抢、市场被占、人才被挖”的威胁;在内部,活力不强,效益不高,后劲不足。国有企业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市区经济的发展、市级财政的收入和城市的稳定。搞活国有企业,便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1992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引导大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在改革中求出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目标,坚定了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及时组织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开展市场调查,确定了市区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全面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80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0%,基本消灭亏损企业。对于各企业提出的技改项目,市里按照产业政策和优化结构的要求,择优筛选,统一规划,实施一批起点较高、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大技改项目和基建项目,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创汇的拳头产品,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骨干企业。
改革与发展相结合,走“三改一加强”的路子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促发展、增活力上,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套联动;围绕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两大环节,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我们着重把握好四项原则:
一是面向市场,选准选好项目。1992年至1994年,市区国有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17.8亿元,新增生产能力3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净增16.3亿元。通过技改投入,一些传统行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经营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目前,市区化纤织造企业已拥有无梭织机912台,占织机总数的59%,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绍兴丝织厂先后引进喷水织机480台,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绍兴丝绸印花厂通过引进设备、外智,其产品档次跃居国内领先水平。海尔曼斯集团公司从生产低档普通自行车,转向生产中高档变速车,提高了市场适应能力,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在加快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对绍兴电子、包装、化纤原材料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大胆改革,加快技术改造。在技改的过程中,注意把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贯穿始终,做到“实施一个新项目,建立一个新机制”。投资1.3亿元的平板荧光显示屏生产线技改项目,原先由绍兴电子管厂兴建,但该厂厂小力薄,银行信任度不高,实施项目比较困难。市政府就按照“新厂新机制”的改革要求,出面协调,由市区两家大型国有企业绍兴钢铁厂和浙江涤纶厂投资入股,与绍兴电子管厂一起组建浙江真空电子有限公司,开创了“新厂新制”的先例。为了加快发展基础原料工业,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浙江涤纶厂决定投资兴建6万吨聚酯切片项目。该厂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联合组建成浙江化纤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既转换了企业机制,又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保证了6万吨聚酯切片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盘活存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绍兴着眼于把劣势企业的扭亏与优势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竞标、择优兼并的做法,兼并和破产了一批亏损、微利企业,效果很好。如对处于资不抵债境地的绍兴拖拉机附件厂,市政府宣布招标兼并后,共有6家企业提出要兼并这家厂。市政府要求这6家企业拿出实施兼并、搞活存量的方案投标,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评标组,逐一进行答辩和议标,最后绍兴蓄电池厂中标,既解决了该厂进行“大型密闭蓄电池”技改项目所急需的场地,又消化了一家“老大难”的亏损企业。3年来,市区内先后有7家亏损、微利国有企业被兼并,1家破产,盘活国有资产存量3635.23万元,扭亏483.39万元,重新安置职工2600余人,一批优势企业从中得到了发展。如浙江漓铁集团公司以购买方式兼并全省第一家依法实施破产的绍兴第一塑料厂后,利用其厂房设备,新上10万门程控交换机技改工程,扩展电子衡器厂,办起传感器分厂,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组建企业集团,扩大市场竞争能力。绍兴机床厂针对轻型机床出口供不应求的现状,1994年组建了由本厂为核心层,3家企业为紧密层、3家企业为半紧密层、35家企业为松散层的机床生产销售配套协作集团,当年实现利税834万元,比上年增长43%。去年,市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组建成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实现了规模经营和优势互补,使优质黄酒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6万多吨,集团一跃成为市区国有企业中首家超5000万元的税利大户。
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
在整体推进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市里对企业应该享有的14条自主权,属市政府职权范围内所能做到的,全部予以落实;难以落实的,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树典型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全市先后树立了现场管理示范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榜样企业、节能降耗标兵企业和转制好、管理好、效益好的“三好”企业。在分类指导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厂制宜,不搞“一刀切”。在企业改制中,既坚持改革方向,大胆探索,又注重依据各个企业的条件,实行一厂一策,允许“一厂多制”。在改组中,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走集团化扩张之路;对发展前景暗淡的亏损、微利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在企业经营发展思路上,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漓铁集团公司和海尔曼斯集团公司,在主要抓好铁矿粉和自行车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1994年实现的利润一半来自多种经营收入。浙江纸箱厂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将重型瓦楞纸生产线技改项目易地到开发区实施,同时将临街的一部分厂房改造成“浙纸一条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绍兴丝绸印花厂针对本地印染业竞争激烈的状况,制定实施“内销向外销转移,低档次向高档次转移,数量型向效益型转移”的经营方针,80%多的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60多个国家,全厂90%的利润来自国外市场,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政府转变职能与企业转换机制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企分开,是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环节。市政府自觉转变职能,要求企业必须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至于企业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政府只引导,不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责放在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上。
一是强化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全力支持企业发展。199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市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围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过程中有关资金、土地、电力、供水、道路、通讯等具体问题,连续组织5次大协调会。3年来,市区电力增加2倍,供水能力增加1.8倍,通讯能力增加4倍,日排污能力从2万吨增加到3万吨。同时,加强调查研究,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做好上下左右的联系疏通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参与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绍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起步比较早,在1987年就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到1994年底,市区国有企业的养老、失业、女工生育、工伤保险办法均已出台,医疗保险办法正在调研中。目前,市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率达99%,支付率达100%,7.8万名在职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1.6万名退休职工每月平均领取330元养老金。
三是着力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一是保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相对稳定,“多换脑筋少换人”。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经营者追求经济收入、事业发展和政治进步多重目标;教育经营者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经营者普遍进行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及效益作为考核经营者实绩的主要内容,开展一年一度的十佳厂长(经理)评选活动,激励厂长(经理)创佳绩、争上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