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长征路上的“希望小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8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长征路上的“希望小学”
本报记者唐维红
8月30日上午,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驶进了距贵州省遵义县城70公里的洪关乡。一幢白色的三层楼房扑入我们的眼帘,在四周葱郁的山峰映衬下格外夺目。这就是那所凝聚着“长寿长乐”人一片爱心的“希望小学”。
1994年9月19日,贵州长寿长乐集团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万人民币签字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长寿长乐总裁曾超文的意愿,这笔巨资将用于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贵州、四川等地创建50所“希望小学”。曾超文这样解释他们的初衷:“这一义举旨在抛砖引玉,给全国的企业带个好头,希望各界同仁无论能力大小,都能伸出一只援助之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为共和国的明天多一个希望、少一个文盲做点实事。”
一年后,长征路上第一、第二所“希望小学”在贵州省遵义县洪关乡和桐梓县茅石乡相继落成。
苗族人口占当地人口10%的遵义县洪关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原有校舍年久失修,早成危房,300多名学龄儿童因此失学。另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地桐梓县茅石乡是红军长征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现有2041名学龄儿童分布在4所小学。由于学校数量不足,儿童失学率达8.8%。在长寿长乐集团的捐款到位后,遵义县和桐梓县分别拨出专款与之配套,大大加快了“希望小学”的建设速度,保证了两地的孩子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开始新的学期。
孩子们用欢快的舞蹈和悠扬的芦笙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12岁的赖仕级兴奋地指给我看他们的新教室。他告诉记者,他家离学校有4公里的路程,每天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妈妈、爸爸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日子虽然不富裕,可他喜欢读书。从没有坐过火车的小仕级有个很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当一名飞行员。
5年后,将有50所这样漂亮的学校矗立在长征路上,成千上万个像赖仕级这样的山里娃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附图片)
压题照片:企盼早日用上新教室的山里娃。刘晓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