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焊王”“兵王”“山王”——记二炮某部“国防施工技术标兵”孙金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焊王”“兵王”“山王”
——记二炮某部“国防施工技术标兵”孙金波
张家军唐旭东
“焊王”、“兵王”、“山王”,这是解放军第二炮兵某部老专业军士孙金波的雅号,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焊王”,是指他那闻名全军全国“焊界”的精湛的焊接技术;“兵王”,是战士们对这位年满45岁,服役25年的老战士的昵称;“山王”,是说他入伍至今,一直与大山为伍,被大家称为“活山图”。
金钱与清贫再次交锋,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孙金波,毅然选择了后者。
按规定,志愿兵干满15年就可以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由于部队工程任务需要,孙金波已超期服役几年。
转业申请报告递给组织数十天了,仍不见回音,孙金波有些焦急。因为,驻地一家印刷公司经理,几次找到孙金波,要他利用半个月时间帮助完成一项重要机械焊接,报酬5万元。这一切对服役20年,家中还欠数千元债的孙金波来说,无疑是种诱惑。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团政委亲自找到孙金波谈话:“金波同志,你是一再被组织挽留下来超期服役的老战士、老党员。可部队受领了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国防工程安装任务,十分需要你这过硬的氩弧焊接技术。对你的转业申请报告,我们认真研究过,应该满足你的要求,可是……”
“政委”,孙金波重重地打断了政委的话,苦苦沉默了一会后说:“你不要说了。无论兵多老我还是位战士,部队的需要依然是我的天职……”
孙金波那一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多少年来,父母、妻子,一直以极大的困苦、牺牲精神支持着他的工作。家乡——江苏兴化——这个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江南乡村,哪一家、哪一户不是奔上小康之家。
孙金波想到这里,喃喃自语道:“亲人们啊,这次你们能理解我孙金波吗?能,一定能!”
“绝技”来自于苦苦登攀,更来自于“习技报国”之志,孙金波实践了他的誓言。
被誉为“焊接之神”的氩弧焊接技术,是70年代传播到我国的。培养一名氩弧焊工,难于培养一个高级飞行员。
孙金波是幸运的,一入伍,他就被作为氩弧焊工的苗子挑选进了焊工班。
“习技服国,千难万苦志不移。”笔记本扉页赫然留下了孙金波的笔迹。
孙金波为练就一套过硬的焊接技术,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对不同金属、不同焊接标准的各项指数要求,一丝一点地摸索、总结并画成图表,反复对照,并不厌其烦地数千次、万次地练一次操作成功的技巧,练就了一手“一鸣惊人”的氩弧焊焊接技术。
青春、热血、弧光、奋搏,孙金波“焊接”出一条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人生价值的彩虹。
某重大国防工程,经过数万名二炮工程兵健儿10多载奋战,已到了最后“攻坚”。
接手的这项紧迫艰巨的安装焊接任务远远比孙金波想象的还要难得多:仅要焊接的焊缝就长达1万多米,且质量要求高、时间紧。孙金波估算了一下,就这项焊接任务,按常规,6位焊接工要一年半才能完成,而现在他一个人8个月必须完成。
根据孙金波自己下达给自己的每天焊接的硬性指标,一天至少要干满14个小时。在潮湿、闷热、空气恶劣的坑道内,伴着炽热刺眼的弧光焊接14个多小时,其艰难辛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烧伤、烫伤、头晕、呕吐、眼睛肿痛、四肢无力,已成家常便饭。每天最后的几个小时,孙金波累得常常是跪在那里、爬在那里、卧在那里焊接;有时他担心实在坚持不住会倒在焊接部位上,干脆把自己捆吊在那里。孙金波硬是以瘦掉10多斤肉,全身10多处烧伤、烫伤,苦战7个月的代价,提前完成此项艰巨的安装焊接任务,为整个工程胜利竣工作出了巨大贡献。
孙金波,无愧为“国防施工技术标兵”荣誉称号!无愧为“焊王、兵王、山王”美称。
(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冯根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