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在冷热不均的球场上——全国男篮锦标赛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06
第8版(体育)
专栏:

  在冷热不均的球场上
——全国男篮锦标赛观后
薛原
国庆节前,CBA全国男篮锦标赛八强排定座次。本次比赛设置了50万元的高额奖金,并且打破了往年国家队队员不参加锦标赛的惯例,目的在于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但是,比赛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个中缘由值得探讨。
竞争机制有待完善
参加此次锦标赛的8支甲级队代表了国内男篮最高水平,但各队之间实力相差很大。八一队荟萃全军精英,堪称中国篮坛“梦之队”,其霸主地位无人可以动摇。辽宁、北京、前卫同处第二集团,比起后四名来,实力又要高出一大截。前三天的小组循环赛基本上是一边倒。强队可以派替补队员上场与弱队轻松较量,弱队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干脆也派替补队员上场,既不失面子,又可锻炼新手。场面不够精彩激烈,对抗性不强,观众自然也不愿观赏。
由于缺少有效的竞争机制,纵有奖金刺激,实际上也无力影响已成定势的排名。
操作方法仍需改进
总结这次锦标赛,可以看到在操作方法上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赛址如果不在北京,而在中小城市,受重视和受欢迎的程度将会好得多。另外,50万元的奖金只是按各队名次分发,如果设立最佳扣篮、盖帽、助攻、三分球等个人技术奖,即使全队成绩不太好,但表现突出的队员一样可以得到奖励,这将促使运动员认真打好每一场球。
在赛程的安排上,由于一天有4场比赛,可以在比赛间隙穿插一些表演,如中小学生半场对抗等,增加观众的兴趣,避免冷场。这些都是主办者可以考虑的。
俱乐部制势在必行
当然,要想真正搞活中国篮球,开拓市场,吸引观众,还是要通过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寻找出路。年初的八强赛首次实行主客场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篮协已允许各地方队组建俱乐部,引进外援。目前,已有广东、浙江两家职业俱乐部成立,且都打入了甲级队。但是,随着俱乐部的建立,球员转会等问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以便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全国锦标赛期间,很多队员(包括国手)、教练员都对实行俱乐部制表示赞同,但又大都心中无底。可见,管理决策部门的规范组织和积极引导十分重要。
中国篮球的改革亟待深化。今年年底的12强甲级联赛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附图片)
(题图为本报记者王霞光摄于全国男篮锦标赛决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