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方寸之地展风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08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评

  方寸之地展风流
毕启亮
舞台美术设计被人们喻为“方寸之地展风流”,是很有道理的。
从近期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举办的几台大型晚会看,今天的舞台美术设计已有许多发展和突破。这标志着我国舞台美术设计日臻成熟。
今年5月由总政治部主办的《热血长城》大型歌咏晚会为纪念活动拉开了序幕。在空旷的体育馆内,设计者用长城边线的造型把体育馆切割成了不同的表演空间。陆、海、空三军将士如同在长城上高歌齐唱。在长城断壁上辉映的束束红光,象征着英雄儿女们的热血洒遍了万里长城。设计简单明了,寓意深刻。
总政歌舞团在中国剧院的舞台上推出的《国魂》晚会,一开场那种巨大的炮台和垂挂的铁链便把一个受压迫、受奴役的民族形象呈现给观众,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危机的内涵,为《国魂》增添了许多色彩。
《国魂》舞美设计引人注目的还有大型浮雕幕。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臂上在流血,面对敌人的层层刺刀,那惯怒的目光、坚毅的神情,象征着祖国母亲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浮雕幕这种特有的艺术手法自从10年前在《中国革命之歌》中被搬上舞台后,正不断地发挥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
总政话剧团的话剧《最危险的时候》横跨历史八年,出现历史名人数十位,记述多次重大事件。在120分钟内表现如此复杂的时间跨度,给舞美设计提出了一道难题。设计者利用正反两层旋转的舞台场景,把山石、塑像、台阶、断壁组成了多场的变化空间,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舞台的体现不难看出设计家们对专业驾轻就熟的潜在功力。真可谓一“转”多能。这是话剧舞台美术从具象走向抽象后,又向着具象的更高层次上的回归。
在中国,最大的舞台要算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了,宽32米,高18米。这座50年代的大建筑是用来开万人大会的,要进行文艺表演,难度可想而知。但从《东方红》大歌舞到亚运会的文艺晚会,从救灾义演到各种纪念活动,困难都被艺术家的才华克服了。《光明赞》晚会搭起了高14米、宽30米、可以提供40多个表演空间的大型脚手架。一个个表演空间的组合,犹如电视屏幕垒接起来的巨型高墙,同排列在舞台台口两侧的电视屏幕墙交相辉映,形成对比,构思奇特,独具魅力。为了产生高远雄阔、丰富多彩的气势,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多次让演员占领这个空间,发挥了构架的作用。攻克柏林是传神之笔,高楼作为前区表演中的背景,随着剧情的发展,突然高楼崩溃,碎石落地,背后出现战士们欢呼胜利的场面。
舞台的空间比起天地来说,可谓方寸。而在这方寸之地上,舞台美术设计者正在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他们把手中的画笔投向多维空间,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也被运用于舞台美术设计。相信将有更多的设计者会各领风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