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五龙腾飞——河北省滦南县农村产业化经营调查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0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五龙腾飞
——河北省滦南县农村产业化经营调查记
陈俊生
我去年11月和今年8月两次到滦南考察,印象最深的是该县养殖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按他们的话说叫“五龙”工程。“五龙”是指肉鸡、肉牛、对虾、鹅鸭和贝类五大养殖业。“腾飞”是指这五个方面已经发展成“龙型经济”,即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系列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也就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已经分别成为全县支柱产业。
通过实施“五龙”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4年“五龙”工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1.5%。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十几万人,全县基本解决了待业青年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滦南县能够“五龙”腾飞,有这样几点经验:
农村奔小康,必须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滦南县,由于“五龙”的迅速崛起,199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2元,比实施“五龙”工程前的1991年翻了一番。1994年全县“五龙”实现效益达2亿多元,仅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10元。由于“五龙”工程的带动,全县每年有23万吨粮食转化为饲料,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58%,进而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94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16.5万亩,比实施“五龙”工程前的1991年增加21万亩,总产量增加6万吨。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农副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秸秆、豆粕、花生饼、红薯秧等昔日的废物,经过加工都变成了上等饲料;稻壳由于吸潮、保温性能好,在鸡舍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身价百倍,从原来的3角钱一麻袋,变为现在的3角钱一斤,仅此一项就使稻区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养殖业的发展,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扒齿港镇米官营村有位养牛大户,1994年仅卖牛粪收入就达2000多元。我在柏各庄镇交六村的一个养鸡专业户家中了解到,每年养鸡所得的鸡粪使她节省了几百斤的化肥。
滦南县土地资源有限、耕地少,人均只有两亩地,仅在这上面做文章是不行的,就种植业抓种植业,出路不大。相反,养殖业的发展却大有潜力。它既不受土地资源限制,占地相对较少,也不受劳动力资源的限制,农村男女老幼孤弱病残都可以干;既不受农时、气候的限制,也不受限于旱涝虫等灾害,一年四季都可以干。发展养殖业前景广阔。从滦南县的实际情况看,养牛从1992年的4万头,增加到1995年的13.5万头,但并不是已达到饱和,还可以继续发展,潜力很大。养鸡去年达到2600万只,再增加一倍到几倍也没有问题。养殖业的发展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拿养鸡来说,从孵化、育肥、肉鸡加工、销售、饲料每个环节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大批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举多得。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养殖业则是解决人多地少实现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
养殖业发展起来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支柱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
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形成,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密不可分,没有龙头企业、没有销售,也就不可能带动千家万户。滦南县历史上农民就有养殖的传统习惯,但一直处于小打小闹、自生自长的散养状态之中,形不成气候,到80年代中后期,通过政府引导和鼓励,养殖业开始发展,产量逐年递增,但是由于没有市场,产品档次低,缺乏深加工能力,曾几度出现卖难。虾没市场,鹅、鸭肉卖不出去,羽绒白白扔掉,肉鸡产品出口质检过不了关,产品大量积压,刚刚升温的群众养殖积极性一度受挫。
这使他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抓龙头企业,搞基地建设,发展创汇农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上联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下联千家万户,上下协调,左右联合,良性发展的龙型经济。
他们本着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的原则,从建设龙头企业入手,带动千家万户向高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围绕养鸡,该县建立起年加工33000吨鸡的中红肉鸡加工厂。目前,全县已建成孵化、饲料、加工冷冻等企业46家,成为集孵化、雏鸡养殖、饲料生产、冷冻加工和外贸出口为一体的肉鸡产业。围绕对虾及贝类的养殖,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产加工配套体系,全县建成对虾育苗室23座,对虾饵料厂6个,对虾贝类加工厂53座。
围绕养牛和鹅鸭,他们建成现代化肉牛加工生产线,日宰杀能力100头牛,并建成4个鹅鸭屠宰加工厂和两家羽绒制品厂。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配套建设,保证和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有了依托,所养东西能卖出去,所需的服务能得到保证。我在一个养鸡专业户家中了解到,农户养一排鸡(即一茬鸡)500只左右,50天养成后,给龙头企业打个电话,就可以来人就地收购,其他农民看到销路好,收益快,纷纷发展,变原来的要我干为我要干。目前,这位农户所在的村已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养鸡专业村。
由于有龙头企业带动,现在全县养殖业是遍地开花,形成“五龙”腾飞的局面,全县已有大中型养鸡场5000多个,养鸡户达10万户左右(其中,年养鸡2000只以上的专业户达6244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0%以上。
滦南县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区域经济特色,形成产业优势
滦南南部沿海地区有丰厚的滩涂资源和海洋资源,逐步形成了对虾、贝类养殖、水产品加工和远洋捕捞为特点的沿海经济带。中间地带水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水稻种植、稻田养蟹和鹅鸭养殖以及苇草加工为主要特色的经济带。西部的沙土地带形成以玉米、花生、红薯、高粱、豆类等杂粮种植和林果业的经济带,并形成以养牛、养猪为特征的养殖业。东部土质肥沃,成为以种小麦、棉花和玉米为主的经济带,在这里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区域性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产业优势,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迅速涌现。目前全县已有246个专业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1.4%,其中养鸡专业村58个,养殖户达10万户左右;养牛专业村35个,专业户3000多户;对虾养殖覆盖沿海4个乡镇,2300多农户;鹅鸭养殖覆盖7个镇乡、1.1万多农户。“五龙”工程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内,分别得到农民的赞誉,并在迅速发展,以种植业优势促进养殖业,并逐步形成了养殖业的优势,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补种,良性发展。从滦南县“五龙”发展的过程看,只有通过专业化生产,才能形成规模,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这样才更具广泛性,才能提高竞争力,并降低市场风险,还可以实现集中服务。
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必须提高科技含量,没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就没有竞争力
滦南县“五龙”腾飞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就没有竞争力。产业化经营的后劲在于科技含量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业的投入产出比,获得最大的效益。该县在对虾养殖发展过程中,1992年已达到高峰,养殖户的收入成倍增长,到1993、1994年突然闹起虾病,即将长成的虾大面积死亡,全年的辛苦化作徒劳。通过采取“早放苗、低密度、一池水养一池虾,有计划投饵料”的科学养殖方法,虾病有效地得到了控制,今年90%的养虾户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不断研究饲料新配方、养殖新技术、管理新模式,逐步与世界先进国家养殖技术接轨。柏各庄镇二村饵料厂,通过与河北省农研所合作,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情况,研制出由21种原料组成的新配方饵料,产品供不应求。全县肉鸡养殖向中红集团(该县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的合资企业)靠拢,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肉鸡养殖向更高层次发展;肉牛养殖普及秸秆饲料氨化技术,争取养殖的最大效益。
政府为“五龙”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并树立典型,表彰能手,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
首先开拓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充分认识和把握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一村一条致富路,一地独创一招鲜”的发展思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先后在北京、石家庄、满洲里、惠州等大中城市和边境城市设立办事处,建立销售窗口,与国内12个口岸建立稳固的业务联系,出口产品达30余种,签约三资企业近30家。肉鸡通过日本转口销往欧、亚、美等8个国家,对虾产品已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占有稳固的市场。他们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本着能卖出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在全县建立了肉鸡、肉牛等八大出口基地。这些生产基地,包括全县469个行政村、8.6万多农户,分别占全县总数的77.5%和61.5%。其次,围绕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搞服务,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县领导班子千方百计为企业引进资金、人才、信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农村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几年来,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面路,村村通电,并开通一万门程控电话,还建立长年区域性专业市场15个,围绕龙头企业,建立购销组织435个,为“五龙”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三,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要改变农民传统的养殖习惯,向规模化、专业化迈进,需要一个艰巨的过程,仅仅号召不行,农民看不到实惠,他们大多不愿冒险。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加以引导和扶持,给饲料、雏鸡、贷款,划出场地,并树立典型、表彰养殖能手,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
滦南县通过实施“五龙”工程,起到了富民、富村、富县的作用,推动了小康县的建成步伐。1994年河北省评定的4个小康示范县中,滦南是其中之一。
但是,“五龙”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五龙”本身还需要充实、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