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阅读
  • 0回复

福州有福——从闽江口“金三角”看福州(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3
第2版(经济)
专栏:

  福州有福
——从闽江口“金三角”看福州(上)
本报记者周泓洋
人称福州是“有福之州”,本该有福。可以往多年,福州不但没福,还“祸不单行”。
台风的“天祸”袭扰,隐隐的“战祸”威胁,举足轻重的经济建设项目怎会驻足这“前沿阵地”?因此,相当一段时间,福州经济发展缓慢。
但是,濒海临台的优越环境,侨属台胞的浓浓亲情,加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毕竟为改革开放的福州带来了“福气”。更可贵的是,福州人靠他们的胆识,把“福气”变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用国际资本,有胆
福州有不可比拟的人缘优势。分布在全世界福州籍的华侨有250万,其中不少是宏商巨贾,排名全球华侨巨富前10名的就占了一半以上。福州人浓厚的乡情是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福州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到办合资企业,引进技术改造老企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4年1—9月份三资企业出口总值8.7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83%;1994年利用外资19亿美元建设第三产业项目403项,比上年增189%。
但是,福州人认为,吸引外资,不能停留在光靠这些自然地理和人缘条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习近平说,靠乡亲乡情吸引外资仅仅是一小部分,加快福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面向国际资本市场,以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吸引大财团大企业办大事。
近几年,他们提出了“立足台港澳,巩固东南亚,开拓日美欧”的利用外资战略,全方位引进外资改造福州。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改造全面展开,由低水平向高档次发展。1992年来福州投资的国家(地区)只有14个,1993年增加到24个,到1994年年末,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将资金投向了这块“有福之州”。
在此过程中,福州市利用级差地租规律,将土地转让金全部投入了城市路桥、码头、机场、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资、合作改造老企业200家,占市国有企业一半以上。
多少年来,这个海防前线的城市是“纸褙福州府”,居民住木板房,每到春节用纸糊一层以御寒,旧俗延续至今。随着旧城改造的一声炮响,福州揭开了城市建设的帷幕。全市3年间改造了400多片大小棚屋区,新建12个配套齐全的万人住宅小区和10座中等规模的新村,40多万居民乔迁新居。人均居住面积猛增到8.3平方米,在全国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居领先地位。
“榕城长大了,长高了,漂亮了!”以前到过福州的人再次光临时,都交口称赞。至199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或在建的50多座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绝大部分是三资房地产公司兴建的;耗资百亿元彻底改变福州面貌的历史性工程——三坊七巷改造工程等,也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办开发区,有序
开发区在福州是热而有序,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发展势头。他们采取“官办、民办、侨办、联办、外商包片”等开发形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建区之路。
10年前,马尾还是一片荒滩泽地,一个小镇。10年后的今天,一个集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和保税区于一身的开发区在这里崛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它就是福州最早的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了福州最为重要的新经济生长点。
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滚动一片,以工业为主,“技、工、贸、运”相结合;以利用台资为主,“港澳侨台外”一起抓,以项目带动开发。经过10年的艰辛征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综合实力已跃居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4位,成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的龙头。其间的保税区,“利润最高,风险最低”,已形成外商竞相投资的巨大吸引力。“开发区+保税区”充分显示出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独有的魅力。
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投资区10多片,199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3亿元,约占全市的1/3,出口创汇5.69亿美元,占全市的60.5%,各类投资区已投入20多亿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使福州1992年跻身于“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老市区为依托,向福清、长乐、连江、闽侯及闽江口两岸拓展的闽江口金三角,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经济圈。
    活国有企业,有方
福州的国有企业不多,但是,福州人重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促使国有企业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
福州市毛纺厂1989年后生产一直不景气,年亏损100万元,职工无活可干,每月拿48元钱的待业金。市里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将毛纺厂搬迁改造。让其搬离市里繁华地段,获得土地转让费2500万元。企业有了钱还掉债务,新建了厂房,又建起写字楼出租,仅租金一项年收入就可达100万元。
近几年,福州市共有7家企业实行了易地搬迁改造,获得土地转让费1.2亿元,国有企业资产得以保值;企业也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甩掉包袱,踏上了阳光道。
1993年4月,国有企业福州市计量仪器厂被集体企业鼓楼西湖安瓿厂接收。这件事情并没有在福州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1993年,有20多家困难企业被兼并。
兼并使一大批困难企业找到了出路。全市近50家企业被别人兼并,盘活固定资产8000万元,消亏还债8000万元,安置职工1.7万人。这些困难如果靠政府难以解决。难怪一位市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应该给敢于兼并的企业发奖,他们帮了政府的大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