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30余位专家学者在京座谈五中全会精神认为党中央《建议》是划时代文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3
第4版(要闻)
专栏:

  30余位专家学者在京座谈五中全会精神认为
党中央《建议》是划时代文件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王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发表,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上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以及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30余位专家学者聚会中国人民大学,就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座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议》正确客观地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地描绘了我国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陶大镛说,“八五”期间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可超过11%,为“九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在几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今后5—10年,保持在8%至9%较为合适。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陶大镛说,我们应按照《建议》部署,大力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的稳定增长;千方百计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巩固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还必须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才能适应当代科技革命的新浪潮,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吴易风就宏观调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建议》正确地解决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现在我们的认识应该统一到《建议》上来,要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不能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更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吴易风说,《建议》提出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家骧谈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他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来说,都是必须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更应加速进行这种转变。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建议》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要求合理确定投资总规模,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保证重点建设,并且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这就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了保证。
参加今天座谈会并发言的还有高鸿业、项启源、李成瑞等有关的专家学者。座谈会是国家教委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召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