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联合国中看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3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联合国中看世界
钱文荣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促使联合国内力量的重组和格局的巨变。
在冷战年代里,联合国内基本上是东西方两大集团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相互轮番使用否决权,致使安理会几近瘫痪状态,联合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两极格局瓦解后,联合国内这种格局也随之消失,似代之以一种“5个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安理会集体发挥作用”的运作机制。这就是安理会在审议重大问题时,采取先由5个常任理事国进行内部磋商,在取得基本一致意见后,再提交安理会形成决议。但是,最近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一步一步地将这种机制纳入它们的所谓“世界新秩序”的轨道,演变成“以美国为首领、西方盟国为支柱、5大国为核心、安理会为框架”的新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安理会实际上经常处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控制之下,5大国为核心先磋商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公正地对待它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尽管如此,联合国内多极化的趋势也在发展。
首先,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近一两年渐趋尖锐。俄罗斯最初在联合国内尽量保持与西方一致的立场。但自1993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选举后,俄罗斯重新确定重振大国地位的基本国策,调整对外政策,随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拉开了距离。去年10月海湾危机,美国曾试图借机重演4年前重创伊拉克之举,但遭到俄国的反对。在波黑问题上,俄罗斯也一再表现了与美国不同的立场。
其次,西方国家内部矛盾正在逐步发展。它们之间作为盟友的凝聚力锐减,作为竞争对手的一面渐渐突出。例如,它们在波黑的维和行动方面,常常不能协调一致。这表明,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发展,美国不能随心所欲。
三是第三世界的分化和重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冷战时期,特别是在60年代下半期至80年代中期,在联合国内和整个国际舞台上起着反帝、反霸主力军的作用。进入80年代下半期,东西方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开始分化,影响了内部的团结和合作。
但是,这并不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地位的下降。大量事实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发展本国经济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在安理会改革、人权、发展、裁军和联合国财政等重要议题上,“77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仍然能够表明一致或相近的立场。第三世界仍然是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未来新的国际格局似将是以一超多强为中心、不同类型国家多层次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竞争共处。这种新格局形成之日,就是联合国内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基本定型之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