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心心相印那曲情——记中央代表团艺术团在藏北高原那曲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4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心心相印那曲情
——记中央代表团艺术团在藏北高原那曲演出
陈昌本
我有幸两次带领艺术团赴西藏演出,这次为欢庆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又跟随吴邦国副总理率领的中央代表团,带着40位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团第三次进藏,和藏族同胞一起欢度佳节。艺术团在西藏历时17天,行程1500公里,在拉萨、那曲、山南、日喀则巡回演出16场,观众达5万人。在西藏每一个地方的演出情景,都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终生不会忘怀,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次在藏北海拔4500米的高原城那曲的演出。
那曲城,坐落在唐古拉山旁的青藏公路边上,是随着公路的修建发展起来的新城。那曲人民用雪白的哈达和雄壮的马队迎接艺术团,街道上,自发排起队迎接艺术团的藏族同胞,说的都是这句话:欢迎北京来的亲人!这亲情,把演员们的高山反应化解了,演员们一到驻地,就忙活起当晚的演出来。
那曲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歌唱演员唱歌普遍感觉气短,舞蹈演员跳舞难度自然更大。当天晚上在剧场的首演,几位舞蹈演员虽然高山反应都不轻,却谁也不肯放弃演出,结果,全体演员齐刷刷地上了台。高山反应严重的舞蹈演员沙呷阿依和山翀,下场吸氧时,两个人半个小时还缓不过劲儿来。著名豫剧演员、表演歌颂孔繁森清唱的章兰,演出时她憋得脸都发了青,难受得流泪却不愿意让同伴们看见!一再返场的姜昆,满头满脸流着汗,嗓子也有些沙哑了。下场后才知道,他腰上还长了带状疱疹,姜昆带着这种俗称“缠腰龙”的病痛颠簸400公里,现在又满身流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啊!
第二天在赛马场广场上演出,清早,天竟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我首先想到的是舞台状况,急忙找领队刘弼源,他瘦弱的脸上双眼炯炯放光,一挥手说:“舞台音响都已经装好,试音完毕。”我急忙问:“什么时候装的?”他一笑说:“赶早!”我明白这“赶早”的分量,这两个字记载着队员们的拚搏精神啊!
当演员集合的时候,我愣住了。夜里还在打吊瓶的沙呷阿依和其他高山反应重的演员,还有被“缠腰龙”纠缠着的姜昆,全冒着雨、顶着寒风站在队伍里,齐整整、雄赳赳,一个人也不缺。我的眼圈一热,好容易才忍住了眼泪。
那曲赛马场,人山人海,牧民们、市民们、战士们,冒雨来到大广场,先看精彩的赛马,接着,中央艺术团的演出开台了。广场上的人越集越多,可天也越阴越沉,雨夹带着寒风,也越下越猛。眼看着,台下战士们的军装湿透了,眼看着,穿着崭新节日盛装的牧民们的衣服湿透了,但是,任它风吹雨淋,广场里的观众一动不动!
演员们被这震撼人心的场面感动了。唢呐艺术家丁怀诚的唢呐吹得更响、更美,民乐演员沈诚、李玲玲、杨靖激动地增演了新节目,这支坚强、团结的民乐演奏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有战斗力!接着,歌唱演员黄卓、王英民、多吉才让、孟新洋,一个比着一个加歌,一直唱到台下的观众心满意足。卓玛上台表演藏族舞蹈《母亲》的时候,动人心弦的一幕出现了,卓玛大概真真实实地体会到,台下冒雨看演出的牧民,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亲,跳完舞,她双膝跪地,双手匍匐到台前的泥水里,久久地跪着跪着。台下掌声夹着呼喊卓玛的叫声,响彻天地,完全盖住了风声和雨声……。
雨,下得更大了,观众还是纹丝不动。
演员们的演出更饱含深情,刘全和、刘全利两兄弟,加演了到西藏后从未演过的口技。总政歌舞团演员熊卿材索性站到遮雨棚外淋着雨演出,一首首军营歌曲唱得满场欢声雷动。正在患着感冒的空政歌舞团演员杭天琪上场了,她唱着唱着也站到了遮雨棚外的风雨里。压场的姜昆和戴志诚上台了,身患带状疱疹的姜昆,一开头就站到了遮雨棚外,我见他们脚下踩着湿电线,借着整理电线,上去拉他们退回遮雨棚,但他们坚持踏在泥水里演完了节目!
我了解演员们的心境,他们的心已经和观众的心贴到了一起,想和观众一起淋雨,以报答对藏族同胞冒雨看节目的感激之情!
整台节目演完了,热情的藏族同胞竟然久久不肯离场,演员们只好排成队,含着热泪向浑身湿淋淋的观众一次又一次鞠躬,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依依惜别!
演出结束后,地委书记阿扣激动地说:“今天这个场面,那曲人一辈子忘不了。中央代表团艺术团的艺术家跟藏族同胞真是心连着心啊!”
自治区副主席拉巴平措说:“风雨里见真情,牧民的情、演员的情,是民族团结的真实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