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沈阳杂技团:血汗铸就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4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沈阳杂技团:
血汗铸就辉煌
魏运亨
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上,沈阳杂技团名噪一时:他们不仅是荣获“金狮奖”最多的四个队之一,而且金奖的含金量最高,三个节目《腾空飞杠》、《抬花轿》和《少林晨练》的评委分数分别居第二、第六和第九。
沈阳杂技团原是我国最早的五大杂技团之一,这次比赛全团不负家乡父老的期望,上下动员,齐心协力,终于拿出了难、新、美和谐统一的高质量节目。
《腾空飞杠》是沈阳杂技团的一个独创节目,在蓝天、白云的衬景和人工烟雾的效果中,三组杠呈梯形展开,杠下3人在做障碍,杠上12人在腾空翻飞。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评价说:“12个人在杠上飞时,每个人的时间差只有0.02秒,稍有延误,12个人会相撞在一起。这样的技巧难度可以说在《飞杠》这个项目中是走向了极限。”法国明日杂技比赛的赛场主席在观看了这个节目后,慨叹“不可思议”,并立即拍板邀请到法国进行演出。
《抬花轿》是从传统的杂技节目《兜杠》中演化而来的,沈阳杂技团的这个节目新颖别致,难度加大,让人看时叫绝。在形式上,这个节目借鉴了戏曲艺术,两个衙役抬着轿子,县官、丫环轮番上“轿”表演,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在难度上,传统的演出是在平地上抖,而他们是让轿夫站在大球上抖,踩着高跷的“县官”被抖起后做后空翻两周,然后再稳稳当当地落在轿子上。这一系列的高难动作都是前所未有的。
传统杂技中有一个俗称“双爬杆”的节目,主要是通过技巧展示男子阳刚之美。沈阳杂技团对此做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推出了全新的《少林晨练》。朝阳、晨曦、庙宇,悠扬的《少林寺》电影主题变奏曲中,身穿黄色袈裟的少林年轻僧人开始晨练,中华武术和高难杂技精巧地糅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沈阳杂技团为了迎接全国第四届杂技比赛,早在去年10月起就开始设计构思。从11月起,全团强化训练,赛前的50天又实行了封闭式训练。团领导班子吃住在现场,工作在现场。业务副团长韩明,爱人怀孕双胞胎,他把母亲和岳母请来护理,自己基本上交给了工作。老演员祝安宝是《腾空飞杠》的创始人,前些年在训练中左眼失明。他不顾残疾,仍然担任了这个节目的主教练和主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刻苦排练。为了排好《少林晨练》中夹杆、扛杆的基本动作,几位少年演员的腿上十余次痂结痂破,疼得太厉害了就打一针封闭。为了这四个节目(另有《大飞人》获银狮奖),全团50多名演员、30多名助演,以及行政后勤部门的同志历尽千辛万苦,人人默默奉献。为了夺金奖,沈阳杂技团还实行了“风险抵押”、“任务总承包”和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
沈阳杂技团团长孙业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他们获得了很大成功,但通过这次比赛仍感到形势逼人,兄弟杂技团的节目给他们以许多启迪。他们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为使民族杂技之花开得更绚丽而努力。(附图片)
图为沈阳杂技团演出《少林晨练》剧照。 李延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