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月亮国”的政变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月亮国”的政变风波
温宪
雇佣军潜入总统府
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位于非洲大陆东侧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被称为“月亮国”。或许因为它太穷太小,常常被人遗忘。最近的一场政变才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这个前法国殖民地国家。
9月28日,一个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从科摩罗首都莫罗尼向外部世界传开:一批外国雇佣军在科摩罗发动政变;年迈的总统朱哈尔已遭软禁;政府总理和一些部长已逃到法国使馆避难;首都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战斗仍在激烈进行。
尘埃落定后,人们了解到,策划、组织此次政变的是号称“兵痞”的雇佣军头目迪纳尔。据这位有着上校军衔和法国、科摩罗双重国籍的人事后说,他在法国、比利时和南非招募了雇佣军。此外,他又在欧洲某地买了一条旧的拖网渔船,在船上装了一个巨大的油罐,可使船在海上连续航行60天不必加油。雇佣军中大部分人在政变当天清晨乘船登陆,另有一部分南非雇佣军此前已装作游客潜入科国。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向科摩罗走私运进了约一吨重的武器和通讯设备,科摩罗海关竟未察觉。
政变行动开始后,一部分雇佣军赶到监狱,释放了参与1992年未遂政变的科摩罗军人,其中包括早与迪纳尔有联系的库姆博上尉。库姆博出狱后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并自封为主席。另一部分雇佣军截住了一辆往总统府送面包的运货车,全副武装的白人雇佣军藏进了车中。经过数道警卫关卡后,货车停在了总统府大院内,跳出了荷枪实弹的雇佣军人。他们将年迈的朱哈尔总统捉为人质。随后,政变者又先后占领了电台和首都附近最大的坎达尼军营。朱哈尔总统也被押到了那里。
突发的政变使科摩罗乱作一团,除了约60名效忠总统的宪兵曾与政变者交火外,军队中的大多数人站在了反叛的库姆博上尉一边。到10月2日,即政变发生后的第四天,科摩罗已相继宣布成立了3个政府和4个自封的总统。雇佣军的傀儡库姆博上尉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反感情绪,一再表白说,是他和他所领导的“临时军事委员会”,而不是外国雇佣军在掌管着国家,这一政变是要完成一次反对前腐败政权的“快速变化”。他说,大多数雇佣军将离开科摩罗,但迪纳尔上校将会留下来,因为他具有科摩罗国籍,他有一个年轻的科摩罗妻子和两个孩子。
政变老手不堪一击
迪纳尔何许人也?今年66岁的迪纳尔早就与科摩罗1975年独立后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年来科摩罗发生的多起政变、另一个非洲国家贝宁1977年发生的政变都与迪纳尔有关。他于1978年在科摩罗发动政变成功后,曾作为铁腕人物统治了这个岛国10余年,后在法国的压力下出走南非。因他曾参与推翻贝宁政府和暗杀科摩罗前总统阿卜杜拉,法国曾判处他5年缓期徒刑。
法国一直视科摩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科摩罗发生此次政变后,法国予以谴责,并宣布中止对科摩罗的援助。当晚,驻印度洋西部的法军接到了在72小时内完成特种部队集结、对科摩罗局势进行军事干预的命令。
10月4日清晨,约600名法国士兵组成的特种部队在3艘战舰、13架直升机、运输机的支援下分别从海、陆突入科摩罗。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兵力强大的法军突击队面前,迪纳尔带领的雇佣军和科摩罗军人不堪一击。法军在没有遇到任何真正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机场、港口、电台和法国使馆等地。随后,法军迅即向迪纳尔退守的坎达尼军营推进。当晚便包围了这一军营。
当代海盗应有下场
在法军的强大压力下,躲在坎达尼军营内的迪纳尔一天之内调门几变:他先说停止抵抗是因为“法国人不打法国人”;后通过法国电视台记者说他绝不会放下武器;随后表示将与法军谈判;话音未落,又说他将分两步投降。10月5日,在得到法军将不伤害他的雇佣军伙伴的保证后,满头白发的迪纳尔走出了坎达尼军营。两名法军士兵在对他进行全身搜查后将他押往留尼汪岛。第二天,法国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载着这位当代海盗式人物回巴黎接受审判。法国军队也于6日开始撤退。
一场在当代社会已极少见的由外国雇佣军发动的政变闹剧至此结束。再一次因弱小而遭人宰割的科摩罗人民开始痛定思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