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援藏爱心满杭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9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援藏爱心满杭城
田志伟吴缪亮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高温盘踞的杭州,一封信催动了百万人。8月25日至9月4日的10天里,杭州人民向远隔万水千山的西藏那曲县送去的,绝不仅仅是225万元人民币。
藏北飞鸿
1995年8月25日,《杭州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不寻常的来信。它从冰天雪地的藏北那曲县而来,出自杭州市的援藏干部姜军之手。
这是一封求援信:
“在那曲县相当于半个浙江省面积的土地上,只有一所完全小学,很多孩子读书要走几十公里乃至一百公里!在入学的儿童中,读完三年级后就有72%的儿童失学。
“许多孩子拉着我们的手,诉说着同一个梦想:‘叔叔,我要读书!’‘叔叔,我多想背起小书包!’
“假如杭州人民每人节约1元棒冰钱或香烟钱,那汇集起来就可以建起三四所希望小学,或可以建起三四所完全小学”……
《杭州日报》当天发布了“援藏爱心特别行动募捐启事”。6万那曲人民期待着,西藏的失学儿童期待着!
西子聚爱
8月26日清晨,气温持续37摄氏度以上的杭城,竟然飘落了丝丝细雨。
《杭州日报》社大门口的募捐处,工作人员的心情并不轻松。“保护西湖绿色行动”、“援助孤儿大行动”,前不久结束的国内首届“公益广告拍卖”活动,一系列的公益公德活动中,杭州人民已经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这一次……
美丽的西子湖畔的人们,有着比西湖更美的心灵——
马根华,一个菜场卖蔬菜的老人,7岁失却父母,与菜叶、生姜、大蒜头打了半辈子交道,募捐第一天的一大早,他等不及银行开门,先向别人借了3000元赶到报社。“我是跟着孔师傅(孔繁森)学的”,马老头说完扭头就走。
市电信局离休干部邓秀贞,托同事带来了3830元爱人的抚恤金。
两位市领导送来200元,默默而去。
12岁的顾舒雅,把存了3年多的50元钱捐献出来。28日,有500个孩子拥到募捐台前,20公斤硬币记录了孩子们沉甸甸的纯洁厚意。
杭州新侨饭店党、团组织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半天时间共捐款4731元,其中特别党费1310元。财务部梁红女士,得知捐款的消息,正值女儿的生日,她跟女儿一起将过生日用的钱和女儿平日积蓄500元钱全部捐给了那曲未见过面的孩子们。
来自西藏的浙江省第二警校的30名学员,凑了210.20元零花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丰碑永存
一股股爱的暖流,由涓涓细水汇成涛涛江河,浩浩荡荡,澎湃着,净化着。从8月26日到9月4日,124家单位,56000个人,捐款总计2250997.07元。
在那曲,30万元可以建一所希望小学,50万元可以建一所设施齐备的完全小学。余下的100多万元建立援藏基金,用于那曲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
那曲县委、县府特致电感谢杭州人民,当地藏民和教师知道捐款消息后,奔走相告。有位乡干部牵了两头羊,硬要送给杭州的援藏干部,经再三推辞才作罢。
9月5日,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先生欣然挥毫,写下了“那曲杭州希望小学”8个大字。至此,杭州“援藏爱心特别行动”圆满结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