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天山南麓科技花——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政委王建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山南麓科技花
——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政委王建臻
本报记者陈兴贵黄振中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天山南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垦区采访。陪同我们的农二师政委王建臻,是1963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的专家。今年农二师战胜了罕见的狂风、霜冻灾害,迎来了第18个丰收年,13万亩春小麦平均亩产335公斤,5万亩单季稻亩产可达600公斤,8万亩甜菜亩产3.5吨,30万亩棉花亩产100公斤以上,均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创造这样高的生产水平,应当如何估计科技在其中的贡献呢?王建臻说:我们除兴修水利、节水抗旱、培肥地力、治理盐碱外,重点是抓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目前我们拥有一支2500多人的科技队伍,平均35个职工中就有一名科技人员。依靠他们在“八五”期间取得124项科技成果,共增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如果说贡献率的话,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至少在40%以上。
王建臻说:边疆地区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经济发展较慢,要留住科技人员确实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留住科技人员的法宝是一个“诚”字。我师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科技人员。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科技人员能学有所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就愿意扎根留下来。被称为“中国长绒棉之父”的陈顺理是50年代来新疆工作的,现在虽已年近古稀,仍致力于长绒棉新品种的选育。
当然,我们也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内地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我们垦区工作,同时与部分院校协作,选送基层单位的骨干和职工子女去培训,毕业后回单位工作,享受相应待遇。实际上很多科技人员并不计较个人待遇,而是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王建臻深有感触地说: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急迫任务,作为领导者,实现科教兴农就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大家常常说,领导是关键,我理解这关键有三重含义:一是是否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二是是否发挥了组织协调的作用;三是是否舍得投资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必需的条件。我们党委一班人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努力,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科技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产生了显著效果。我们的粮食和棉花平均亩产由1979年的173公斤和28.5公斤分别增加到1994年的347公斤和97公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作为领导者,始终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