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冲出狭窄的土地空间——浙江省综合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20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冲出狭窄的土地空间
——浙江省综合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纪事
钱宝荣余思忠
编者按地处沿海的浙江省,由于人口、经济建设等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现在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57亩。在此基础上,要发展多种经营,必须跳出原有耕地的狭小圈子,在综合开发全部国土资源的同时,在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上大做文章。经过长期实践,浙江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一大批多层次、多元化的“龙型”产业实体正在蓬勃兴起。这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展。                  
开发利用全部国土资源
素称“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的浙江省,农业多种经营发达,山海资源丰富,1994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2250元,其中来自多种经营的收入占46%。
80年代,浙江由于建设等原因,全省共占用耕地216万亩,新造耕地相抵之后,净减145万亩,同期人口净增363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从0.71亩减到0.61亩。90年代初耕地继续减少,现在人均占有耕地降到0.57亩,其中粮地只有0.45亩。由此可见,在原有耕地范围内搞多种经营,没有多少回旋余地。
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跳出原有耕地的狭小圈子,把着眼点放在全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在资源利用方面,运用农业区划成果,实行因地制宜的开发。根据全省的资源状况,划分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尚未被利用的农业资源(如荒地、荒山、荒水、荒滩)进行开发利用;第二个层次,对利用不充分的农业资源(如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低产水面)进行综合治理和深度开发;第三个层次,对利用不合理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农业资源,进行利用方式和生产布局的调整;第四个层次,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提高开发农业的经济效益。
仅国家项目区内,6年开垦新的农田就达29.1万亩,新增年生产能力为:粮食4.8亿公斤、油料3000万公斤,肉类1600万公斤,还有大量棉、麻、茧、茶、鱼、禽、蛋、奶、瓜、果、菜等农产品;同时,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菜篮子”工程。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国家开发项目分布在6个市24个县(市、区),形成三大片。一片在金衢盆地,主要是开发低丘红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第二个粮食、棉花、蚕桑主产区;一片在杭嘉湖平原,主要是整治圩区,防洪除涝,稳定第一个粮食、蚕桑主产区;还有一片在钱塘江南岸,主要是围垦海涂,造田造地,开辟鱼塘,发展新的粮食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国家项目区的建成,不仅使粮、棉、油、猪、禽、鱼、果、菜等传统农产品的总量明显增加,而且开发了大量优新农产品和高值水产品。近几年开发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如江山的猕猴桃,常山的胡柚,龙游的小辣椒等,已成为省内外的畅销货,大大改善和丰富了农产品的社会供给。
规模开发建设商品基地
围着市场转促使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逐步改变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做法,转向连片开发,重视基地建设,形成一定的商品批量。丽水地区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充沛的优势,在7个县(市)开展小流域治理,1991—1993年,每年新增开发面积8—10万亩,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抓起,多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了25.7万亩蚕桑、水果、茶叶等高标准的农产品基地,并且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庆元县年产干菇6886吨,占全国总量的1/5,占世界总量的1/9,销售收入达2.46亿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6.29%,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700元。
目前,全省上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已有几百个,这些基地一般都具有生产经营专业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济发展区域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能够取得最佳的规模效益。
一体化的“龙型”产业实体
浙江省通过长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在平原、山区、湖区、滩涂、沿海五个不同类型地区,逐步形成蚕桑、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以这些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为龙头,以带动面广的工贸企业为依托,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产业实体。
衢州市的常山县,经过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建成各种基地50多万亩,形成一批既具常山特色,又有一定知名度的优新产品。以这些产品为龙头,以近30家工贸企业为依托,建立了10个龙头企业,带动20多万农民从事农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产值已近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占70%。该县的浙江金神胡柚集团公司,集胡柚开发、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建立了“三场一所”为主的优质胡柚苗木基地,累计供应苗木100多万株,带动了6万亩胡柚基地生产的发展。
目前,全省上规模、上水平、能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已有上千家。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这些“龙型”产业实体的不断增加和提高,将为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大大提高多种经营开发的总体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