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青松挺且直——宁家沟村党支部“一班人”风采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3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先锋谱

  青松挺且直
——宁家沟村党支部“一班人”风采录
刘成武宋福亭谢纪刚
山东省费县水连峪乡宁家沟村,1179人散居在7.5平方公里的24个自然村。在村北的山峦上,一排高大的松树傲立风口,郁郁苍苍,直刺天穹。熟悉宁家沟村的人都说,这是宁家沟党支部的象征。
10年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整山治水,将全村33座山头、11条沟岔整治一遍,开垦土地2000亩,造林1200亩,建果园1000亩,砌石堰4000道,修环山路15公里,垒顺河坝4公里,建高山水囤16座、机电灌站4座、拱坝31座,总投资与投工已无法计算。昔日贫穷的宁家沟,如今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成为沂蒙山区的一颗明珠。一个小小的山村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呢?
昨天的宁家沟,是一段写满贫穷的历史。在宁家沟人的记忆中,全村的33座秃山、11条恶沟,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也难改变他们“半年糠菜度光阴”的命运。直到1978年全村人均口粮不足100公斤,人均收入几十元。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闭塞的宁家沟时,村党支部书记孙士元的心中涌动起一股澎湃的热流,要豁出身子拚命干,让宁家沟旧貌换新颜。
说干就干。1980年冬夜,五间茅屋中,闪动的烛光映红了全村18名党员干部的脸,他们在讨论、议论、争论、辩论。最后,孙士元一槌定音:“老祖宗告诉我们,靠山就得吃山,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10年让穷山变成花果山”。
于是,刺骨的寒风中,孙士元领着“一班人”踏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集思广益,他们制定了一个科学的以整山治水为重点的综合开发治理规划。隆隆的开山炮,炸醒了宁家沟沉睡的荒山,也炸开了宁家沟人通往富裕的大门。从此,宁家沟人就告别了“冬闲”,有时春节只放3天假。他们坚持一年一座山岭一道沟岔,边整山造地,边植树种果。
33座山头、11条沟岔,都留下了宁家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每个工程,孙士元都是第一个背着铺盖上山,最后一个下山。1990年夏天,村里修筑金龙坝,为了安全施工,孙士元组织了专门的点炮队,将儿子第一个点名编进去,每次点炮,又安排儿子点中心炮群。有一次出现哑炮,他又让儿子去排障,结果还没撤到安全地带,炮响石飞,一块飞石击破儿子的额头又顺脸划下,将上唇划开了一条口子,缝了7针。妻子望着血头血脸的儿子,责怪孙士元:“你为了一条坝,连孩子都不要了?”而孙士元却嘿嘿一笑说:“伤了咱的儿子比伤着别人强,伤了别人我难交待。”
群雁高飞头雁领,身正带出班子硬。宁家沟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攥成了一个拳头。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马乃因,是个退伍军人,有文化有头脑,孙士元称他是“军师”。马乃因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有一年春种时节,别人的种子都出了苗,他家的地却还没整翻,妻子愁得哭到了办公室,也没能拽动他,最后还是亲戚们给他家帮忙种上的。
1988年治理东山时,整个冬季,孙士元带领11名村干部全部吃住在山上,他们吃煎饼就生萝卜,住简易的工棚。党支部副书记宁士山和3个孩子都住在山上,家里的一窝猪崽患了病,妻子3次上山叫他回去请兽医,他一直没有下山,结果等妻子步行10公里路请回兽医时,一窝猪崽全死了,损失了1000多元,心疼得妻子哭了3天。村委副主任张余三,脚上长了脓疮,路都走不动,他只在工棚歇了两天,就又一瘸一拐地奔波在工地上。
孙士元和他的伙伴们就是靠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带领群众改变了宁家沟的山山水水,使宁家沟穷山变成了花果山,七沟八梁变成了米粮川。
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是他们记在心坎上的大事。谁家要娶媳妇,村里派车派人义务迎亲。谁家有病人进城看病,孙士元把村里最好的那辆吉普车派出去。每年元旦,村党支部要召开一个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代表茶话会,孙士元将村里一年来的工作和下一年的计划全端出来,请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最后,请他们吃顿招待饭,两委干部轮流给他们敬酒。每到春节,村干部都要将几斤肉、一袋面送到家家户户,给五保户老人还增加两扎酒。有一年,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曹洪元去世了,孙士元和马乃因一合计,两人带领村干部为老人守灵,并将老人的后事办得很妥当。
村干部的满腔真情感动了全村群众,村党支部凝聚起党心民心,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山河、共同致富的巨大力量。村里的各项工作一呼百应,在今年的修路工程中,乡里分给的半年完成的工程,他们只用27天就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每当村里工程施工时,二等残废军人王发金不享清福,主动要求承担义务工;70岁的独身老人宁士夏主动组织起5个60岁以上的老人在工地上义务烧水送茶;村里的青年团员自觉组成治安巡逻队,夜里站岗值班,维护全村的社会治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宁家沟村1990年率先跨入“省级文明村”的行列,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地县评为“先进党支部”,1991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不干则已、干则争一流的孙士元和他的伙伴们的目光看得更远:全国“双文明村”的牌子他们正“跃跃欲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