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老厂新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4
第2版(经济)
专栏:

  老厂新颜
姜安
新年刚至,国有大型企业常州柴油机厂便传来喜讯:去年该厂共产柴油机70万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润48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大大超过年度计划。各项经济指标,均比上年大幅度提高。这些数据表明,1994年常柴战绩辉煌,而且创造了建厂80年来的最佳业绩。
常柴厂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但是近几年来,这个八旬老厂似乎有些老态龙钟了。
1993年6月21日,沈铁平单枪匹马来到常柴担任厂长。当时的常柴,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三项资金居高不下,而每日高达1200台的产量更加剧了经营的难度。因此,全厂上下对这位新厂长的来到拭目以待。
6月23日晚上,沈铁平召开了第一次厂务会议,解决工厂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经营处,使出第一招就是强化销售工作。他针对产品积压问题,指示经营处立即采取临时降价促销措施,以削减库存,保住市场,稳定生产。沈铁平亲自出马,利用他在武柴厂当厂长时的老关系推销了不少产品。又把销售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对销售人员实行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重奖办法。
近几年,常柴厂由于牌子硬,名气大,不少同志滋长了夜郎自大的作风,得罪了不少用户。沈铁平说:“这怎么得了,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像孝敬父母那样对待每个用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一次数百人的用户座谈会上,沈铁平就常柴的作风问题公开向用户作了道歉。常柴厂的作风从此有了很大转变,受到了用户的赞扬,销售局面就这样被沈铁平打开了。
常柴厂家大业大,在形成供货网络的同时也编织了一个复杂的人情关系网。沈铁平坚持择优择廉原则,破除了人情关系的干扰,把每台套零件采购成本降低了50元,仅此一项措施,常柴全年就节省了数千万元开支。
常柴厂的产品在国内是第一流的,但沈铁平对此并不满足。他认为,常柴应以更高的质量,像德国的“奔驰”汽车那样闻名于世。沈铁平在全厂开展了“常柴人学常柴”的活动,重温工厂的发家史,全厂各部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质量改进运动。厂部花了很大精力在各个生产、管理环节贯彻了ISO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这项复杂艰巨的贯标工作到去年12月份通过了国家有资格的权威部门的认证,使常柴厂在同行业中率先领到了国际公认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结果,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管理工作的加强,产品声誉日上,订货大量增加。去年7月份在镇江举行的’95江苏农机产品订货会上刮起了一场常柴旋风,各地对常柴产品的订货量竟高达120万台,为该厂当年计划产量的两倍。
产品供不应求,沈铁平觉得机遇来了。他想编织一个梦——塑造常柴巨人。于是,他雄心勃勃地提出了1994年年产70万台,1995年年产120万台,销售收入达20亿元,创利1亿元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沈铁平果断地实施了企业扩张战略:先是接纳两家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企业以净资产购买常柴法人股的形式,使其成为常柴厂的大股东和控股子公司,接着又买断了一家铸造厂的经营权,改建成柴油机组装厂。11月8日,他与宁夏西北轴承厂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在银川创办了年组装20万台柴油机的常柴银川柴油机股份公司。11月27日,他又与安徽宁国机械公司采取租赁办法签署了在宁国开办年组装15万台柴油机装配厂的合同。这就为常柴公司扩展壮大,更大规模生产常柴牌柴油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