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真与假的较量——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2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真与假的较量
——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扫描
本报记者卢小飞中国税务报记者王永丽
正在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提交审议的法律草案——《关于惩治伪造、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草案)》引起公众的注意。去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税制,决定在生产、经营的流转环节征收增值税。新的增值税进一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统一了不同性质企业的税负,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从新税制开始实施的第一天起,围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较量就同时开始了。
  没有硝烟,但是惊心动魄
砰,砰砰,随着一串枪声,邓玉财、隋国华、于敏这三名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犯毙命法场。1994年7月14日在哈尔滨。
7月18日,浙江省黄岩市人民法院宣判利用本单位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他人代开、虚开牟取暴利的陈二头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翻开1994年7月以后的《中国税务报》,几乎每期都有关于侦破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的报道。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里说过,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一些不法分子和亡命徒眼中,倒买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制造假发票,利用真发票虚开、代开,就和走私、贩毒一样可以牟取暴利。
1994年5月中旬,原广东省税务局在顺德市检查工作时,发现不少企业从肇庆市鼎湖区弄到虚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一步查出135家私营企业与挂靠企业有虚开、代开问题,数额巨大,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
经查实,此案涉及广东省的20个地市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上述135家企业在1994年1至5月间,共开出专用发票17620组,销项价款34亿元,销项税6亿元,而1993年鼎湖区全年工业生产总值只有3.57亿元。3个多亿的工业生产总值如何能取得34亿的销售总额呢?虚开发票。
6亿元的销项税,流转到下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就可以作为进项税进行抵扣,国库则少去了这6个亿的收入。
  专用发票,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鼎湖特大案件”涉及的21名案犯受到了应有的制裁。但是一个案子的结案,绝不代表斗争的结束。“代表私人利害的仇神”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是不会轻易退出战场的。
早在1993年,国务院就批准了财政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去年一年,为堵住税款流失的“黑洞”,有关各方采取了步调一致的措施。3月,税务系统提出用交叉稽核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查出有问题的发票;3月11日,高法、高检、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严厉打击伪造、倒卖、盗窃发票的不法分子,并颁发了《关于办理伪造、倒卖发票等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7月1日,统一使用防伪性能更好的专用发票;8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按照中央指示,“从快从严查办一批案子”。这一切向人们昭示,保卫发票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4年,全国税务系统查出了非法代开、虚开专用发票1442起,查出涉案人员1482人,拘捕453人,判处死刑25人,“专打”力度明显加强,但是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仍然十分猖獗。
新税制中的增值税,就像一根链条,一个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商品,给购货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已纳税额,购方作为生产者或经营者在本道环节中把产品或商品再销出去时,就可以把购进时上一环节已纳的税款抵扣掉,只缴纳本环节增值部分的税款,直至最终消费者。犯罪分子使用假发票,或者利用真发票虚开、代开,实际上抽去了链条环与环对接的真实、准确性,从而干扰了新税制的正确实施。可以说,增值税是这次税制改革的核心,而能否管好增值税专用发票,又是税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防伪税控,黑匣子一箭双雕
黑匣子,人们多是从有关飞机失事的报道中听说到它。其实,它的应用范围很广。航天工业总公司运用它,成功地研制出增值税发票的防伪税控系统。
10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辽化公司鞍山炼油厂,这是第一批使用微机开发票以便对增值税进行防伪税控的试点企业。在财会室,微机操作员用微机打出一组七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寻常发票最大的区别,是其左上角的三行密码,它是发票上各种信息的反映,不同信息通过加密运算,产生不同符号,密码是随机的,它被记录在微机的黑匣子里,只有税务部门才能解读,这密码便是它的一个重要的防伪功能。
在鞍山市国税局中直省属企业分局,记者目睹了计算机利用加密的IC卡“解读”发票的过程。当发票的密码录入微机之后,屏幕上显示出购货单位的信息及货物名称、数量、单价、税率、税额等信息,但却与记者手中的发票不一致。这张发票是记者从鞍山炼油厂复印的,由于票面不清晰,信息不准,被计算机打入另册。
由此可以想见,凡那些前后联不一致的“阴阳票”和假增值税专用发票,它会毫不留情地识别出来。设计者只允许黑匣子在发票上记录下生产、经营的流转过程,却不赋予它修改的功能,使这套系统真正起到了税控的作用。
鞍山市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3个试点城市之一。至今,已有472家企业使用这套微机系统。鞍山市国家税务局局长盖建中说,这套系统既防止了外部犯罪,也防范了内部的耗子,可谓一箭双雕。
  税官的廉政卡,企业的试金石
务期必克——这是国务院领导专门就堵住税款流失“黑洞”发出的指示。这4个字,既指明了形势的严峻性,也强调了任务的紧迫性。如今,科研和试点示范这两关已克,如何在全国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更难攻克的一道关口。
防伪税控系统在鞍山炼油厂运行了9个月,计算机开出发票700多组,销售额7亿多元,从源头上净化了增值税的链条。假如,所有使用专用发票的企业都如此,这链条就是完整而坚不可摧的,可以给国家增加上百亿乃至更多的财政收入。对这套系统,厂长兼党委书记李文勖以8个字概括之:“准确、高效、方便、防伪”。他说,节约出效益,电算化也出效益,它加速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在鞍山联营公司,这个老字号商厦的总经理范景先又有新的感悟。他说,作为省级文明企业,原本在客户中就有较高的信誉,没想到使用这套微机系统后,企业的信誉更高了,因为用计算机开出的防伪发票,保护了最终消费者的利益。
辽宁省国税局局长郑树模从试点企业的经验中提炼出新的思想。他认为,优秀的企业家会欣然接受这套系统,而存心捣鬼的经营者会讨厌它,看起来是一种约束,实际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先进手段,是企业的试金石,并由此为税务工作派生出一个新的功能,即以技术手段强化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因为在高技术面前,由不得你不规规矩矩。
明年1月1日开始,全国使用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将全部使用这套微机系统。这消息让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们长出了一口气。不给“黑洞”赖以存在的空间,人们的期待最终会实现。
(附图片)
微机防伪税控系统成为鞍山市国税局税务局税务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卢小飞摄
鞍山市炼油厂微机操作员矫德强(左)指着屏幕上的密码说:“它在理论上是不可破译的。”卢小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