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拓宽人才交流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30
第8版(体育)
专栏:

  拓宽人才交流之路
本报记者许立群
为促进人才流动,本届城运会尝试了各省市可互相交流运动员的改革措施。在参加城运会的49个代表队中有26个代表队参与了交流活动,被交流的运动员共184人。体育大户辽宁省输出的人数最多达60多名,上海、北京也分别输出了40名和33名选手。海口市引进选手最多,共49人。
交流选手主要分布于奖牌众多的田径、游泳、射击、赛艇、举重、摔跤、柔道等11个项目上,在篮、排、足等球类项目上则交流较少。主要是因为引进个别选手对提高集体项目的整体实力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交流选手中有二三十人拿到了奖牌,1/3的选手进入了前八名,为所代表的参赛队拿到了积分。上届城运会仅得9分的海口队由于此次大量的人才引进使本届城运会总分突破了100分。由此可见此次交流的选手具有相当水准。
使人尽其才是国家体委推行人才流动改革的初衷。目前国内体坛后备人才从总体上看还非常欠缺,但又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一些基础训练好、人才相对较多的省市由于参赛人数、经费的限制使得不少有希望的苗子无缘到大赛中一展身手,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由于人才输出,一些省市利用别人的经费锻炼了自己的队伍,同时又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经费比较充足的城市通过引进人才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人才流动的益处显而易见,但不少参赛代表也反映了一些存在问题。其一,由于人才流动使比赛结果很难真实反映一个城市的竞技运动水平。其二,实行人才流动会不会使有的地方今后一味地花钱去买雇佣军,而影响自身的基础训练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呢?
本次城运会上的人才流动毕竟只是颗问路石子。不少人认为,当前人才流动最大的障碍是地方保护主义。
国家体委试图以利益杠杆来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在八运会改变计分办法。如解放军代表队与为其输送人才的地方队实行双计分;输出引进人才的代表队之间可协议计分,使双方都满意,以此来促进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的大门开了一道缝儿,人们还在继续摸索改进。
                    (本报南京10月2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