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早起的“金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31
第2版(经济)
专栏:

  早起的“金灿”
张知干
短短5年时间,一个亏损3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浙江金灿集团公司。她走过了一条辉煌之路。有人问及成功秘诀,公司总裁张纯良说:“非常简单。俗话说,天上掉下馅饼,得早起才捡得着。我们靠的就是这种‘早起精神’。”
  雄心胆略:早起的动力
要早起就得有动力,对于金灿集团的创业者来讲,动力来自于“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志气。
1990年底,张纯良不顾亲友劝阻,走马上任濒临倒闭的东阳市农村能源服务公司总经理。一间破房,4名职工,30万元债务,是留给他的见面礼。市里领导难为情地说:“我们不求盈利,只要扭亏就行了。”张纯良出口不凡:“一年大变样,三年大发展。”
正是这种扶大厦将倾的雄心,使张纯良视挑战为机会,奋力去开辟一片新天地。他首先根据自身优势,经营开发生产系列节能产品,继而又紧锣密鼓创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实体,经营范围涉及五金交电、地产、建材、饮食等。之后,他更加雄心勃勃,提出要“富家乡、富东阳”。他以超人的胆略,组建了全国能源系统首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并将经营范围向金融、证券、期货、产权交易等新行业延伸,实行全方位经营。到1994年底,金灿集团已拥有下属全资企业28家、控股企业3家、联营企业5家,总产值达3.8亿元。
“千帆齐发争第一,百家先进夺榜首。”赫然挂在总裁办公室的“金灿目标”,更为直接地表达了金灿“早起精神”的内在动力。
    超前意识:早起的体现
超前意识,早走一步,是贯穿金灿成功之路的一条红线,也是“早起精神”的最佳体现。
1992年,张纯良看准房屋装修热潮将至,决定上铝合金型材厂。从选址、动工到投产,只用了70天。批件下来时,产品也出来了,当年销售额达4150万元。
东阳盛产蔺草,张纯良看准这个资源优势,不失时机投巨资7000万元,创办榻榻米席生产基地。现已大批量生产,源源运往日本,年产值达1.3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从这开始,金灿集团又制定了更开放的经营战略,将直接在香港设物贸窗口,在加拿大办第三产业。
    艰苦创业:早起的前提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渗透在“早起精神”里面的,是金灿人艰苦创业的汗水。
公司总裁张纯良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打过铁,干过搬运工,做过泥瓦匠,特能吃苦耐劳,信奉的是“天道酬勤”。他说:“创业不怕难,脚踏实地干。”
妻子住院开刀,他忙得没有时间去照顾。他的右肾萎缩,疼痛难忍。妻子劝他:“别累垮了,到医院治好再干吧。”他坚持在办公室吊瓶治疗。大家称他是“拚命三郎”。
公司的摊子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张纯良更感到时间不够用。他不抽烟喝酒,不搓麻将,每天工作达18个小时,脑子里想的只有3个字“公司事”。面对3000多职工,他自豪地说:“风雨兼程苦为乐,大浪淘沙搏为贵”。这就是他们的“金灿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