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快来发草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30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快来发草财
王慧敏
日前,山东乐陵一位叫梁希东的读者来信讲,进入9月以来,该地许多农民一改往昔挂了锄头等秋收的惯例,纷纷拿起镰刀走进田间地头忙着割草。原来,近年来,乐陵的庭院饲养业迅猛发展起来,过去无人问津的野草也随之身价倍增,去年冬天干草竟卖到了0.5元/公斤。
乐陵的野草从被视为弃物到长了身价,说明草的作用正在被人们所认识。它同时告诉我们,开发利用草资源,在农村是个潜力很大的产业。
其实,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都包含了振兴草业和大兴畜牧业的过程。法国、美国都是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建设,使草地畜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新西兰人以草立国,他们自豪地称自己为草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总产值中,牧业一般占60%以上,而牧业产值一半以上来自草地牧业。
近几年来,草业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记者日前在江苏省溧阳市的吴员山区了解到,该地农民在经济林中套种牧草,同时,对牧草进行深加工,牲畜饲料的35%已由饲草粉代替。仅此一项,每年节约几百万公斤的粮食。在福建、广东的一些畜牧基地,1公斤豆科牧草比1公斤小麦还贵。在市场的拉动下,不少地区的田垅、地角、渠畔都利用了起来,既节约了耕地,又增加了收入,不少农户靠选育草种、发展优质牧草发家致富。
虽然如此,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重粮轻草,在不少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南方地区,有不少草山草坡白白闲置;既使在北方牧区,草地的投入也少得可怜,每亩平均投入不到3分钱,产出不到2两肉。我国百亩草场的畜产品产量,只相当于新西兰的1/82,美国的1/27。更有甚者,有不少地方,及至今日,还在围垦不适宜种粮的草地,结果粮没种好,草地也荒芜了。
人均占有耕地少,这是我国的国情。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变我们的食物结构——从吃粮为主向肉蛋奶转化,单靠种粮难度很大。但我国有60亿亩的草地资源,是耕地面积的4倍多;我国地域广袤,适合不同种类的牧草生长。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在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动些脑筋,不仅有益于改变我们的食物结构,还会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