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阅读
  • 0回复

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1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习惯
张开逊在《与伪科学斗争是社会主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文中指出:作为科学家,对任何奇异现象都应表现出浓厚兴趣,这是创造力的源泉,X光、电磁波等就是由此而发现的。但是,这种探索本身的观念和方法必须是科学的。科学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它不仅要告诉人们未知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且还提示人们怎样利用它去工作与生活。当然,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错误与偏差。不仅应告诉人们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而且更重要的要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习惯,在民族品性中溶入科学精神。这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近年来出现的反科学、伪科学问题。反科学、伪科学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表现形式。今天,它多以打着科学旗号,披上科学外衣,盗用科学语汇为特征。那么,在哪些问题上,反科学、伪科学欺诈最容易得逞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4种:⒈科学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一些奥妙的生命活动、宇宙起源等。⒉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及因果关系不确定之处,如对未来的判断、预测等等。⒊科学无能为力之处,如对待死亡与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手足无措。⒋人们获取成功的愿望过于迫切之时,比如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就为伪“保健品”、伪“养生食品”的大行其道提供了基础。科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必然具有的局限性与人们的心理渴望成为反科学、伪科学现象得以在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原因。因此,不断与花样翻新的反科学、伪科学进行斗争将成为科学的永恒主题。
随着科学自身的不断前进,科学与人们经验判断习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许多人不理解更不具备科学观念以及判断科学的基本方法。近代哲学家、思想家培根等在几个世纪前就已提出“科学的基础是试验。”但是,这个最基本的科学观念,一直没有被公众真正理解。事实上,揭露反科学、伪科学的一个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试验。
公众对科学真谛的理解偏差是科学在与反科学、伪科学的较量中面临尴尬与困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反科学、伪科学在当今时代的泛滥,其实是对社会没有给予公众理解科学以足够的重视的报复。当公众与科学探索者持有共同的科学态度时,反科学、伪科学市场自然就会大大缩小。
科学探索中有时产生的偏离科学轨迹的情况,也会助长反科学、伪科学的蔓延。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但人们如果完全以想象力代替科学,他的世界就会从一团混沌走向另一团混沌。一些有声望的资深科学家,由于在其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出于对他们的尊崇,人们往往会请他们就自己并不熟悉或一无所知的非本专业领域发表意见。这时,科学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在这些领域里,我的认识也许和大多数普通人并无两样。
(摘自《中国科协报》1995年7月6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