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哈萨克斯坦“新都”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2
第6版(国际)
专栏:哈萨克斯坦通讯

  哈萨克斯坦“新都”见闻
本报记者尹树广
哈萨克斯坦的切利诺格勒市在50年代中期曾是苏联热血青年在垦荒运动中建功立业的“圣土”。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处女地城”(切市的俄文原意)恢复了阿克莫拉的旧称。去年7月,哈前议会做出迁都阿克莫拉的决定。上月中旬,哈迁都委员会宣布成立。为“先睹为快”,我登上北飞的班机。
“与阿拉木图比起来,阿克莫拉只能算个‘大屯子’。”得知我的来意后,出租车司机尼古拉如是说。这番话并不过分。阿市人口30万,只相当于阿拉木图130万的零头。街道上车少人稀,“大板楼”积木般排列在路两边。
阿克莫拉地处哈中部偏北地区,为交通枢纽,是阿克莫拉州的首府。时至深秋,寒意渐浓,伊西姆河蜿蜒穿过黄叶满目的小城,掉头朝北方的西伯利亚流去。这里的冬天比阿拉木图冷得多,气温可达零下45摄氏度。阿州是哈最重要的粮仓之一,粮产量占全国的10%。阿市曾是全苏最重要的农业科研中心,有农研所和农大等机构,还有大型农机厂。
从市面上看,并没有要大兴土木的迹象。与当地人闲聊,也觉察不出他们有要成为“首都人”的激动。也许州博物馆女讲解员的看法最能代表一般百姓:“大多数工厂停工,许多人失业在家,按时发放工资和退休金才是最要紧的。迁都只是上边的事。”当然,也有人对迁都寄予厚望,认为这将增加本地的就业机会。
阿克莫拉市长顾问弗·鲍伊柯介绍说:“迁都实际上是一项跨世纪工程,总统令只是个意向,实施机制远没着落。国家财政状况紧张,从预算里拿不到一分钱。虽说有了‘新都’基金,但还没有哪家外国公司愿意投资。但州、市政府还是制订了临时应急方案,如政府可安排在州政府大楼,总统可在‘伊希姆饭店’暂时办公,部长一级干部可得到单独住房。”
哈举国上下对迁都的难度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经常说,连德国这样的经济强国要迁都也得跨世纪,更何况哈萨克斯坦了。但他们同时又理解总统力主迁都的理由:这里地处哈地理位置中心,交通四通八达,能源供应充足;阿拉木图则独处东南一隅,三面环山,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多发带。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学者则看得更远。他们认为,促使总统迁都的决定因素是出于政治和安全上的考虑。因为哈人口构成很特殊,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4%,且主要集中在南方牧区;北方各州俄罗斯人居多数,国家重工业基地均集中在这里。迁都既可使南北人口比例趋于平衡,又可消除北方潜在的威胁国家独立的分离主义倾向。
哈迁都委员会主席马基耶夫斯基日前说,迁都将分三个阶段进行:近两年内,主要任务是改造机场和通信等基础设施,3000名国家公务人员将来此工作;二是完成阿克莫拉市商业、社会和行政等设施的建设;最后是使阿克莫拉市真正成为哈政治、商业、文化和行政管理中心。但从眼下看,阿拉木图从首都降格为“省会”还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本报阿拉木图10月3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