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2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
陈光林于钦彦
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十二大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论述,是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既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由两霸争夺转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显,尽管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环境可望保持;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我国的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努力。在国内,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经过17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各项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八五”期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但是,我们在前进中也遇到了不少矛盾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旧体制的摩擦碰撞,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生产经营困难,农业基础薄弱,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困难,粗放型经济造成效益差、浪费严重,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等等。这些关系全局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面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和形势,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了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就是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广泛调查研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国内外形势,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进行了系统、具体、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明确提出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十二大关系的科学论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是这一理论在新的实践发展中的丰富和深化。这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产生了又一次新飞跃。

这篇文献是时代的产物,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指导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纵观十二大关系的论述,有四个主要特点:
具有全局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全面揭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篇文献首先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强调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实践证明,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只要这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具有战略性。实现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决策来保证。江泽民同志这篇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关系中,理出了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科学决策和重要保证。这篇文献特别强调,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正确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还要求全党提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通过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科技教育,切实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具有时代性。这篇重要文献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的,既有强烈的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通篇反映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呼声,特别是反映着改革开放的呼声。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时,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同时要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论述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时,强调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在论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时,特别强调,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二者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这些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
充满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而每一对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片面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到处都充满着矛盾。江泽民同志在对十二个关系和每个关系内部各方的分析中,都贯穿了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既突出重点,又力戒片面性。对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提出必须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解决地区发展差距 ,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既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对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强调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必须更好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对待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强调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对待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等等,这些都是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篇文献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的极为宝贵的理论成果,我们应当很好地运用这一成果,指导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1)文献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靠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践,大胆探索,才能找到它的内在规律性,从“自在”走向“自为”。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论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而作出的。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又一个光辉范例,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我们应当遵循这一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探索研究困扰本地、本单位事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唱好“地方戏”。这样才能使中央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2)文献是指导我们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纲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都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相关,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做好体制转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篇时代大文章。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对外经济体制;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这些工作做好了,就能逐步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3)文献是指导我们实现“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今后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在这一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即在“九五”期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这是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的目标。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科学地分析和正确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为我们解决矛盾,克服困难,顺利实现宏伟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在明确宏伟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把握好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长期坚持“二十字”大局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同时要始终坚持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这样,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美好的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