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李时珍陵园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4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文化之旅

  李时珍陵园散记
伊育群
万里长江流经中华腹地,穿过武汉三镇,浩浩荡荡东去约150公里,江北一条蕲水汇入长江。蕲水入汇之畔,便是我国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李时珍陵园,位于古城蕲州东门外雨湖之滨的蟹子地,与李时珍的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由于雨湖的曲折,蟹子地实为山水环绕、三面临湖的半岛,常年薄雾霏霏,似雨非雨,湖、岛融为一体,宛如画廊。远在元代,“雨湖渔舫”就是“蕲阳八景”之一,而备受人们青睐。1982年,国务院将李时珍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人们又精心地进行了修葺、装点,使李时珍陵园形成了一个亭台错落有致,药园碑廊交相辉映的仿明建筑群。远山、城郭,加上陵园的楼台亭阁,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之中,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进入陵园,抬头前瞻,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李时珍纪念馆”,这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邓小平同志为陵园亲笔题写的。若目光下行,那百余件刻工精细的古石雕,又令人惊叹不已:一对对石狮,或蹲或立,欲行欲奔;一座座石象,长鼻垂地,神态自若;造型精巧的石龟引颈而行;生动别致的麒麟踏云而奔;神气十足的龙、凤腾空欲飞。据李时珍陵园文物管理处的同志介绍,这些石雕均是李时珍同时代的产物,且不少还与李时珍有着关联。它们或来自李时珍读过书、为人诊过病的玄妙观,或来自李时珍著书立说、写下鸿篇巨制的过所馆。由于历经兵火,这些石雕散佚民间,是蕲州人民把它们捐了出来,与长眠于斯的医圣作伴。
再往前行,便是本草药物碑廊、药物馆、李时珍纪念馆、百草药园和李时珍墓园,它们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那碑廊全长144米,碑上镌刻着李时珍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本草纲目·序》和书中收录的128种中草药图、配诗蕲阳八景等,古朴典雅。仿明建筑的药物馆,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300多种,通过医史文献、药物标本、成品药样、制药器械、医疗器具以及图片资料的展示,反映了我国医药学光辉灿烂的历史。李时珍纪念馆内,陈列着历史文物、古籍善本、字画,近现代名人书画、雕塑等,集中展示了李时珍平凡、伟大的一生,卓越的贡献,深远的影响及医圣一生历尽艰辛,勇于实践,不断求索的精神。而其背面的约50平方米的壁画《李时珍武当采药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后面的百草药园,百余种中草药花鲜草翠,药香扑鼻……
在那古樟参天、松柏青翠的园林深处,便是李时珍墓园。郭沫若1956年题写的“医中之圣”四个大字镶于牌坊之上,根据中央美院教授、美术家蒋兆和先生绘画雕刻的李时珍半身塑像巍然矗立,李时珍与发妻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与母张氏合葬墓历经400余年,仍保存完好,墓碑上碑文清晰可见。旁边六角花亭可供前来瞻仰者小憩。这里常常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譬如: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婆,虔诚地在李时珍墓前默祷一阵后,扯上坟头的一两株野草带走了。问她,则说:“在李时珍面前讨棵草,放在病人的床头上,康复快得多哩。”
李时珍出自世医之家,自幼随父学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30余年之艰辛,广罗博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著成了流芳千古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造福人类。该书在李时珍辞世三年后的1596年问世,以后,除在中国翻刻30余次外,还被译成拉丁文、朝文、日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世界医学科学界的重要文献。李时珍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尊敬,每年来陵园参观、瞻仰的中外游客都在15万人左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历史又赋予了李时珍陵园以新的内涵。近五年来,蕲春县投资近亿元,在距离李时珍陵园1公里处,建成了一条长2500米的仿明建筑“李时珍中药一条街”,全国数百家药商在这里从事药材加工、生产、销售,日成交额在150万元左右,这里一年一度的药物交易会,两年一届的湖北省李时珍医药节,吸引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贸易、瞻仰。随着“京九”铁路贯通,蕲春,已成为全国中药材集散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