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卡通漫画要打中华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4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卡通漫画要打中华牌
本报记者武卫政
近年来,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无奈——当你准备掏钱买知识性、教育性的图书时,孩子却指着书摊上五颜六色的画刊说:“我要《圣斗士》!我要《变形金刚》!”——曾经热心于传统连环画的父母们,在不得不满足孩子的同时,不禁发问:中国的卡通漫画在哪里?
少年儿童只知道忍者神龟、阿修罗、仙盗等等外国卡通人物,是因为眼下没有孩子们认可的中国卡通形象。有识之士看到通过正常与非正常渠道引进的日、美卡通漫画泥沙俱下,给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后指出,如果让舶来“卡通”成为熏陶未来一代的启蒙文化和主体文化,那是我们的严重失职。为此他们大声疾呼:卡通漫画要打中华牌!
从中央领导到家长、老师,都希望能把中国的卡通搞上去。今年初,有关部门对漫画书刊市场进行了整顿,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特批几家刊物出版,中国的卡通漫画工程启动了。
“国货”如何调适读者口味
卡通漫画本来就是舶来品,这一新型的文化产品要由我们自己生产,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以往生产的优秀动画影片和出版物中还是有可资借鉴的东西。10月份创刊的《北京卡通》和《少年漫画》,大部分作品是由全国各地的“漫画发烧友”提供的,带着较重的日本味儿。已经付印的《中国卡通》和《漫画大王》,也同样吸收了国外卡通漫画的表现手法。初创阶段摹仿是可以理解的,摆在创业者面前的难题是,外国卡通片和连环漫画培养了少年儿童新的阅读兴趣,我们如何以读者乐于接受的创意,打出国产卡通漫画名牌。
《少年漫画》执行主编林阳非常坦率地告诉记者,现在就给“中国特色”定位还为时尚早,怎么也得有三四年的探索时间。刊物的初创阶段,画风难免接近海外,以抓住读者。关键是要坚持推出具有中国文化积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表现民族的情感和精神。这并不意味着只能画古色古香的东西,老是孙悟空、阿凡提乃至孔融让梨之类的人物和故事,显然不能适应当代少年儿童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北京卡通》副主编于虹说:“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往前走,培养孩子具有现代人的素质。体现强烈的时代色彩是刊物的追求,尽管做到这一点很难。”
时代呼唤中国卡通人才
卡通画刊的读者很多是“漫画发烧友”,也称“画友”。记者了解到,北京的“漫画同仁志”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青少年画友,在全国各地也有为数不少的“漫画发烧友”,他们联系紧密,经常传递信息,交流作品,时刻关注着卡通漫画界的动向。《北京卡通》在筹备时,几乎天天都有青少年画友走进编辑部,有的供稿,有的只是看望,他们把每位大哥哥、大姐姐和叔叔、阿姨当作知心朋友。在他们作品中闪烁的激情和才华,常常让编辑们激动不已。《北京卡通》创刊号的稿件,就是经过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审稿会,以及画友们无数次审阅才确定的。
12岁的周江小朋友能一口气说出20多位日本漫画家的大名,但他更关注的是中国漫画大师的出现。日本卡通漫画走过几十年的历史,职业漫画者既是创意的高手又是绘画的专家,用林阳的话说,就是人家已经创造出一套成熟的“漫画语言”,画面、文字如何推动情节,细节描写和噱头怎么巧妙搭配都有规律。而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这些,更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没有人才,什么也谈不到”,《中国卡通》的主编刘洛平特别强调这一点。为了培养人才,她在筹办杂志的同时,正准备在安徽办一所卡通学校。她说:“时代的发展要求卡通人才不仅绘画基础好,还得懂电脑,具备数理知识,音乐感强,最好是自编自画,文美一人。”
为什么国内优秀的美术人才不拿起笔来与海外卡通画抗衡?林阳以为,对卡通漫画,美术界还有个认识、理解和适应的过程。对他们这些卡通画编辑,就曾有人以一种“同情”的口吻说:怎么去了那种低水平的地方?殊不知,在日本,在迪尼斯,从事卡通业的有大批博士、专家;如《狮子王》的制作,光美术干部就有600多人,若没有一流的设计思想和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片子绝不会那么震撼人心。比照国外,我们的美术才子及专家学者是不是也该放下架子,对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优秀创意素质的卡通人才倾注一腔热情?
时代呼唤中国卡通艺术大师的出现,也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选择。“用自己的笔,画自己的故事”,几家卡通杂志担起了历史使命,他们提出倡议,青少年画友应者云集,人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卡通漫画的希望。
支持应来自社会各界
卡通漫画在国内流行以来,部分教育界人士及家长对这类读物很是反感,认为这类书刊内容无聊,知识含量不大,有的还夹杂着不健康的东西。
让我们换一下思维的角度:为什么孩子们对卡通画那么痴迷,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非卡通书不看?《漫画大王》的主编丁午对记者说,《机器猫》在日本很受教育界推崇,作为对后代进行道德教育的范本。它对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加以嘲笑,其教育作用比简单的说教要大得多,其科幻色彩也能给渴求知识的少年儿童以有益的启迪。国内正规的出版社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卡通漫画,真正认真看过它的人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时代的感悟、智慧的启迪和健康真实的情感。卡通书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大于纯知识类书,它应该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有效阵地,问题在于我们是继续让恐龙、狮子王、奥特曼这些形象占领这一阵地,还是下决心动脑筋创造自己的卡通形象。
在国外,看卡通漫画并非孩子的专利,它也是成年人消遣娱乐和获取信息的绝好方式。欧美一些国家把世界名著改编成卡通电影,日本东京地铁车厢里的广告宣传是漫画,1亿日本人每年可以看到20多亿册漫画。但日本漫画的繁荣与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同步的,画书的高产与现代化的创作手段密切相关。日本漫画家创作时一般采用先进的可以从事动画设计的计算机及透明底纹纸,流水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作组合。而我们作画还处于原始的手工劳动阶段,编辑工作非常辛苦,效率低下。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与外国人赛跑,光有编辑们的敬业奉献精神还不行。
海外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中国卡通漫画的市场,不少人表示了与《中国卡通》合作开发市场的意向,但主编刘洛平更希望国内的企业参与,发展中国的卡通事业。她说:“起步阶段得到企业的扶持,我们就能抓住作者,推出卡通形象,吸引读者。正如米老鼠、狮子王带动玩具、日用品、服装鞋帽市场一样,企业由此发展周边产品的效益是巨大的。”《北京卡通》的于虹认为,企业投资文化事业,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附图片)
上图:张军威绘
左图:焱子编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