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谁之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谁之过?
禾子
湖南桃园县九溪乡不久前发生了一起蹊跷的命案:一个叫刘伯林的农民,平日身体挺壮实,一天,吃过晚饭,突然感到头昏脑胀,肚子疼得厉害,接着手足痉挛,呕吐不停,发起了高烧,不一会儿,就气绝身亡。
他是生什么病死的?最初找不出原因。刘伯林平常没有什么病,那天吃饭,新烧了条鱼,吃得挺香。后来经过化验,才发现是食物中毒,毒可能就是餐桌上的那盘鲤鱼。
奇怪的是,那鲤鱼在下锅前活蹦乱跳,并没有什么病兆。环卫技术人员进一步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终于真相大白:毒确实在鱼身上,而毒源就是村里的水塘。原来长时间以来,当地农民都在这个水塘里洗刷农药器具,大量农药溶到了水里,久而久之,水里的农药浓度越来越高,塘里的鱼逐渐适应了有农药的水质,增强了抗毒能力,照常活了下来,而人吃了这种有毒的鱼,却无法抗毒。
这起蹊跷的命案,至此有了科学的结论。刘伯林之死,直接原因是食物中毒,但从深层次上找原因,实际上是死于不懂科学,死于对环境污染的无知。
现在,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已普遍懂得农药的重要,并且善于施用各种农药。这当然是个进步。但一切事物都有两重性,农药也是这样,它既有利的一面,即可以杀死各种害虫;又有害的一面,即弄得不好,它也可以杀死人。
如今,农民一般都注意到了施用农药过程中的直接中毒,因而这方面的事故比过去减少了。但相当多的人却不重视由于农药扩散造成的间接中毒。比如在这起事故中,人们以为把农药器具在水塘里洗刷干净,就平安无事了,殊不知器具简单地冲洗一下,实际上是把毒素挪了个地方。
乡镇工业的蓬勃兴起,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使用塑料薄膜、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化学制品,这些都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兴旺,但由此也使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复杂。而农村里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科盲”。
看来,早日摘掉“科盲”帽子,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注意环境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当前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切不可再麻痹大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