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短短一百多天,五种灾害连续袭击,大同党政军民振奋精神——众志成城抗天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短短一百多天,五种灾害连续袭击,大同党政军民振奋精神——
众志成城抗天灾
灾害无情
今年6月至9月,在长达100多天的日子里,山西大同全市先后遭受了旱、涝、风、雹、冻五灾害袭击。
春夏久旱无雨,全市平均降雨仅44.3毫米,比正常年份少78%,全市200多万亩耕地不能适时下种,推迟播种期近1个月,延误了农时。
夏秋霪雨连绵,又遭涝灾。全市平均降水496.2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多出238.1毫米,且降雨时间集中,致使全市50万亩大秋作物倒伏,60万亩土豆苗枯死。
仲秋霜冻骤然而至。9月10日、11日,强冷空气突袭大同,全市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400多万亩大秋作物一夜之间全蔫了。结果该种的未种上,该收的收不回,粮食减产大半。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降雨使大量年久失修的土窑民房坍塌,直接经济损失14.3亿元。
“有党不怕”
市委书记纪有伟、市长杜玉林等领导顶风冒雨到灾区,组织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安排灾民群众生活,走遍受灾的各个县、区。各县(区)党政一班人都赶往受灾乡村,及时落实救灾措施,将救灾物资和救灾款发放到灾民手里,中秋节、国庆节,都是与灾民一起度过的。
在灾害面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唤起了灾区人民战天斗地的极大热情。灾区群众称党组织是主心骨,党员是顶梁柱。全市受灾最严重的1886个村党支部犹如1886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困难时刻、危急关头冲锋在前。9月8日傍晚,天镇县本夭村突然传来一阵喊声:“夏大的窑塌了,人压进去了!”村党支部书记夏存保跑出院门,又听人喊:“夏应的窑塌了,快救人呀!”夏存保来不及犹豫,就向夏应家奔去。夏应一家四口获救了,但夏大却被埋在废墟里。夏大可是夏存保的父亲呀!面对此情此景,群众心里热了,精神振奋了。
为大家舍自家的党员干部又何止夏存保。“暴雨窑洞塌,灾重口粮缺。有党不怕。”这是灾民暖棚上的对联。它朴实地表达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之情。
百万爱心
时值暮秋,塞外古城寒气逼人,但募捐救灾在晋北大地汇成一股股强大的暖流。全市广大职工节衣缩食捐款110万元,表达了工薪阶层的心意;大同矿务局、大同铁路分局、市煤炭运销公司、市煤管局、大同二电厂慷慨捐款;率先步入小康水平的乡村也纷纷捐款捐物,表达他们对灾民的兄弟情谊。
大同驻军争当救灾排头兵。解放军某部不仅为灾民捐款、捐物,还组织了6个医疗队,千余名官兵奔赴灾区,为灾民送医送药、搭建过冬暖棚、修建学校,充分表达了子弟兵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怀。
市歌舞团、晋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率先在红旗广场拉开了声势浩大的赈灾义演序幕;市少年宫百余名学员也走上街头表演节目、书法、作画,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民办的新和医院和解放军322医院携带B超、X光机等器械和上万元药品奔赴天镇县和新荣区的重灾村镇,开展义诊慰问;银星金店将国庆节期间义卖的15.8万元全部捐给灾区。真是黄金有值,情义无价!
在这次救灾捐献活动中,全市已有280个单位、50余万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