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盖书记的“吃喝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7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山东省阳信县委书记盖国强何以在令人深恶痛绝的“吃喝风”盛行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促进了改革的发展、人心的凝聚,提高了阳信县的知名度?且看——
盖书记的“吃喝经”
郭涛
“便饭”引“凤凰”
盖国强说,在如何对待“吃喝”上体现了一种人格、国格。他在常委会上陈词:我们大多是农民的儿子,大吃大喝,一桌子上百元、上千元,如此挥霍,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个被人认可的公仆?他把用公款“吃喝”上升到“国格”高度,更加慷慨激昂。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在国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却要摆阔气,没有人会与“败家子”合作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在1992年一次招待外商上引出了一段佳话。
新加坡黄日昌先生来阳信考察投资环境,当时正逢阳信县公布禁止“吃喝令”不久,在接待上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阳信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外商,一定要破格,让他吃好玩好。盖国强与几个县里的主要领导还是请黄先生吃了一顿便饭,没想到的是这顿便饭却令黄先生生出万分感慨,他说:走过许多地方,有许多感伤,没有像阳信这样务实的,如此俭朴,是干实业的样子,我决定与阳信合作。自此,阳信有了第一家三资企业——聚昌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件事的影响及黄先生回国后的宣传下,来阳信投资办实业的络绎不绝。目前,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7家,共吸引外资2325万美元,一顿便饭引来了“金凤凰”频落穷乡,堪称盖书记“吃喝经”的杰作。
“紧急刹车令”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盖书记讲,如果真如民谣所言,那么党在群众心目中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于是阳信出台了一道“紧急刹车令”。无论公事私事,领导干部一律不准到饭店就餐,公车更不许在饭店门口停放,一经发现立即“削职为民”。
阳信县出台了具体的《关于公务接待工作的规定》,强调了四个一律:接待上级和外来客人,一律到招待所安排工作餐,不陪餐;县城公职人员到乡镇出差,一律在食堂就餐;一律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和举办舞会;公职人员一律不准到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就餐,违反规定的,给予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
对科局级以上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提出明确的“双十”规定,同时开展了“自查自纠自律”、“摆以权谋私的危害”和“纠风评估”三项活动。阳信以刹吃喝风为突破口,把廉政建设引向了深入。县委县政府13年间没盖一座新房,更无县级干部住宅楼,而是省出钱来建学校;盖国强谢绝了外商赠送的小轿车;县长刘致兴礼让宿舍,让老同志住进好房子;副书记胡炳山不沾公家一分一厘,修房费用主动交到办公室;教育改革中有1307人下岗,涉及6名县级领导和26名局级干部的家属亲戚,但没一人出面说情。
水饺迎贵客
阳信县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山东省改革开放试验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卫生制度改革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来总结经验、学习的中央、省、地的代表团纷沓而至。盖书记说,人家来学习,学我们的“大吃大喝”?敛吃喝,我们招来了“金凤凰”,吃出了“精神”,同样,也请代表团给阳信扬一个好名声。来学习的人员都在招待所里安排工作餐、份饭。对中央的一位领导属破格招待,那是一大盘水饺,这位领导吃得津津有味,他说:到阳信来的代表团,如果能把这一点学到手、做下去,就不虚此行。
阳信,声誉鹊起,其中就有盖书记“吃喝经”的一份功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