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海南省总商会工作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8
第2版(经济)
专栏:

  政府与企业的桥梁
——海南省总商会工作侧记
新华社记者陈江本报记者鲍洪俊
在海南大特区,省总商会的名气越来越大。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也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老总们有事便去找总商会,没事也愿意到总商会坐一坐,国外一些投资者也总要去总商会了解政策信息。企业界的老总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总商会当成自己的家。
1991年,中央批准海南、深圳进行试点,将原来的工商联合会改为总商会,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海南省党政领导把总商会建设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工程”常抓不懈。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说:“特区政府主要靠‘两会’,工会和商会。工会负责职工的工作,商会负责老板的工作,政府从中协调”。
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总商会的同志大胆开拓,不负众望,已经成为企业家的信息库、参谋部。与其他省工商联主要以私营企业为服务对象不同,海南省总商会的会员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三资等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家们的政策与市场信息需求,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仅去年,总商会就组织了“全国金融、财税、外贸、投资等体制改革报告会”、“现代企业制度研讨会”、“建立和发展海南产权交易市场研讨会”等,使2000多名企业家及时把握了中央及省里的各项最新改革的情况及有关法规。开发海南,资金很关键,总商会甘当特区开发的马前卒。去年海南第三届国际椰子节期间,总商会主办了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投资恳谈会,介绍海南这个“东方夏威夷”的投资环境和特殊政策。1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商会社团到会。去年8月,总商会又借赴港参加“世界华人友好商会成立大会”之机,两次举办海南投资情况报告会,推出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会后,一批客商慕名而来,有的已落户海口、三亚。
尤其让人振奋的是,总商会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信息的桥梁。他们配合省立法机关、工商行政部门,将一些正在酝酿出台的地方法规送交企业家研究讨论,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排难解忧,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春天,海口市交警大队原先决定统一给海口的出租车喷黄漆。每辆出租车因此要增加一两千元费用。出租汽车司机感到负担很重,反映冷淡。总商会协助海口出租车协会向市政府反映情况,最终取消了这一决定。许多公司、职工反映强烈的海口新建城市商住小区乱收费问题,也是在总商会的过问协调下,引起政府重视,基本获得解决。
作为海南省最大的民间组织,政府原来承担的部分职能自然落到总商会身上。比如,内地一些“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日,一般由政府主办。大特区最大的经贸活动、一年一度的海南国际椰子节,却采取了“官管民办”的方式。去年,总商会承揽了第三届海南国际椰子节的经贸组织活动。其中,“特区精英企业展览”、“海南房地产招商展示会”,合同成交额数亿元,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大特区日趋发达的民间中介组织之中,总商会日渐形成独特的权威和影响。许多企业、社团、个人纷纷汇聚到这里。目前,总商会已吸收会员3461个,包括831个企业会员、30个团体会员、2600个个人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