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两大营垒见轮廓 谁主沉浮待分晓波兰首轮总统选举初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两大营垒见轮廓 谁主沉浮待分晓
波兰首轮总统选举初析
本报记者朱富贤
11月7日,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果。被舆论称为“甲级队种子选手”的波兰社会民主党主席克瓦希涅夫斯基和现总统瓦文萨出线,得票率分别为35.11%和33.11%,其他候选人均被淘汰。下一轮投票将在两星期后举行。
与1990年的上届总统大选相比,这次选举主要有下列特点:
首先,参加竞选的人数增多。自9月6日竞选正式开始后,一度有17名候选人。最后参加这场角逐的13名候选人中不但有瓦文萨总统、前总理奥尔谢夫斯基和帕夫拉克、克瓦希涅夫斯基等各政党领导人,还有私人企业家和讽刺小品作家。舆论认为,如此多的人竞相参加竞选是波兰民主政治“初级阶段”的体现。
其次,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演变”,出现了新的政治派别分化和组合的趋向。传统的“左、中、右”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左中有右,右中有左。通过第一轮选举,人们清晰地看到了波兰社会已经开始形成了“后共”派(后共产主义)和“后团”派(后团结工会)两大政治营垒的轮廓。前者(主要指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主张对过去持“扬弃”的态度。后者(主要是团结工会及其派生出来的右派组织)则全面否定过去,要对过去进行“清算”。这次参加竞选的“后共”代表人物克瓦希涅夫斯基,明确提出捐弃前嫌向前看的主张。6日,他又提出共同建设不再划分团结工会和统一工人党、富人和穷人的“波兰大家庭”的口号。“后团”派的代表人物瓦文萨则主张“非共化”和“清算过去”。他再三强调,一旦竞选连任成功,他将“合法地”解散“后共”占优势的议会,进而解散左派联合政府。所以,在第二轮决定性的选举中,两种思想和两个阵营必有一场鏖战。
再则,这轮选举比较文明和平静,竞选活动有条不紊。为争取选民,候选人很少发表过激言论,而是吸取了上届竞选的教训,不开空头支票,对社会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能提出一些“务实”的方针和治理措施。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选民能超越党派和信仰之争来选择未来的总统。最近民意调查显示,约50%的人表示,投谁的票将根据自己的政治判断,而不是党派偏见和宗教信仰。这种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比上届选举更为明显。
第一轮投票结果表明,瓦文萨在波兰政坛上的作用和影响力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比较强大。在民意调查中,他的支持率在不断上升。5年的从政经历,使他有了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大部分人认为,瓦文萨熟知普通人的心理,他主张改善最贫困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加速私有化进程,彻底改变目前在波兰权力结构中存在的“左盛右衰”的不平衡局面。
在这轮选举中,现年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波兰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他是波兰左派联盟的领导人,现任波兰国民大会宪法委员会主席。他主张缓和因经济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在现实社会中,应该寻求“接合点”而不是“分歧点”。多数人认为,他年富力强,有责任感,在这场角逐总统宝座的比赛中,他是瓦文萨最为强劲的对手。
最近民意调查表明,他们两人在第二轮的支持率不相上下。由于在第一轮中一些落选的右派候选人表示将支持瓦文萨,所以,瓦文萨的得票率有可能增加。11月12日和15日,瓦文萨和克瓦希涅夫斯基将就国际和国内问题进行“一对一”电视辩论。
              (本报华沙11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