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抑制通货膨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5
第9版(理论)
专栏:

  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抑制通货膨胀
胡定核沐华平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通货膨胀的态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一个严重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确指出:“必须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把平抑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
    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
要抑制通货膨胀,就要搞清楚影响今年通货膨胀的复杂因素。影响今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新因素是,今年自然灾害严重,农副产品短期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扬;今年新出台了一些调价和放开价格的措施,带动了加工业产品和企业工资成本的攀升;财税体制改革和汇率并轨使企业产品成本加大;今年前10个月净流入外资230亿美元。在改企业外汇留成为立即结汇后,人民币的供应增加,所以虽然今年国家各大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完全控制在计划进度内,但企业自筹资金和外资这两大源头仍无法有效控制。
二、老因素主要还是基建投资和消费的过度膨胀。中央虽三令五申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但实际上它却处于失控状态。据计委初步调查,今年全社会在建规模达4万多亿元,剩余工作量有2万亿元,国有单位基建投资增长率预计为49.5%。在个人消费方面,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年增长28%,农村居民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7.5%;今年上半年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35%和32.1%,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社会集团消费方面,这些年来公费旅游、公费吃请、公费购物等现象屡禁不止;1981年以后,行政管理费每年以15—35%的速度递增。
投资与消费的增长速度双双超过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导致了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这一现象最终通过财政与信贷集中反映出来。财政支大于收,造成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而且是将国债收入纳入财政收入后的硬赤字,这种硬赤字绝大部分只能靠向银行透支,通过货币的超经济发行来予以弥补。另一方面,信贷支大于收形成了巨额的资金缺口,当这个缺口过大,无法用按照客观需要发行的货币及国外融资弥补时,就只有靠中央银行通过超经济发行货币来解决。人民币的超经济过量发行,自然导致货币的贬值,物价上涨。
三、深层次的病根是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期,体制尚待完善。
1979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原有体制下的经济控制手段(主要是指令性计划及行政手段)有的失效,有的效率降低了。而新体制下的经济约束机制又未能及时建立、健全,这就使得各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自我约束,从而导致了微观失调,宏观失控的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了投资、消费双膨胀及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产生。
从微观看,1979年以来,在企业扩权放利改革的同时,其经营责任未能得到相应强化,相反却弱化了。结果,企业从无权、无利、无责任的政府机构附属物变成了有权、有利、却少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在这种畸形的企业体制下,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放纵投资与消费行为。
从宏观看,1979年以后,中央对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已经变为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管理。但这种改革只是经济管理权限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重新分配,而未涉及到政府及其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内部运行机制的转换,从而未涉及到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转轨。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专业银行和中央财政三方面的软约束,并最终对货币发行产生了一个“倒逼机制”。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投资扩张与消费扩张冲动十分强烈,不断逼使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企业又通过种种方法使中央财政减税让利,扩大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最后逼使中央银行进行透支。
    抑制我国通货膨胀的措施
从长远看,抑制通货膨胀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了使导致投资与消费双膨胀的微观基础得到有力约束,企业制度的改革就必须摆脱以前单纯由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的指导思想,转而从政企完全分开,实现企业责权利的统一入手,使企业成为既有权利又有责任,责权利相统一的真正的独立经济实体。为了从宏观上控制住投资与消费双膨胀,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摆脱单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做文章的指导思想,转而从转变政府及其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内部运行机制入手,特别是应该抓好财政、金融两个经济调控部门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已经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各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同时要赋予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实现财政赤字的完全债券化,即应该将债务收入从财政收入中划出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手段,也就是说财政赤字应该完全通过发行债券来予以弥补,而不能向中央银行透支。
在当前,抑制通货膨胀要特别强调行政手段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消除通货膨胀根源的同时,应该继续采取行政手段,对导致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类浅层因素予以控制和消除,以使过高的通货膨胀在目前的体制过渡期内逐步得到有效抑制。为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坚决克服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目前经济工作的首位。我国决不能用通货膨胀来刺激和发展经济,否则一旦上瘾,就会恶性循环,不可自拔,给整个经济、政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要强化市场流通秩序和物价水平的管理。流通秩序的混乱是近年来加剧通货膨胀形势的重要因素。因而近期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物价部门对市场流通秩序和价格的管理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各地各部门不能认为价格改革就是放开所有价格,放开价格就可以撒手不管,也不能认为谁不调放价格谁吃亏,因而不顾条件竞相调放价格。理顺价格关系,提高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必须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齐心协力,综合治理流通秩序和物价水平的问题。
要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严格项目审批,中央政府应该强化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控制,将下达各省市的投资规模作为指令性计划,严格规定不得突破。特别是对地方项目和自筹资金来源要进行严格管理,将各地的土地批租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重点是防止计划外的投资扩张,在这方面,应该对各级各类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量实行指令控制;继续消除乱拆借,乱集资行为,防止将银行贷款当作自筹资金扩大基建投资。同时注意投资结构调整,确保国家重点建设、农业及城市附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要。
要强化消费基金特别是集团消费和行政管理费的控制。促使领导干部带头抵制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物等不正之风,对带头搞不正之风者予以行政纪律处分。要从严控制人员编制,大力改变“文山会海”状况,对行政单位的年度行政管理费严格上限控制。对于职工个人消费基金应合理控制,同时也要采取措施,保证困难户的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在城市这一头,主要是待业人员、不景气企业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大、中专学生和一部分低收入的公务员。在农村这一头,主要是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灾区农民、水库移民等。
要继续管好货币发放和信贷规模总闸门,控制财政支出,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建议考虑适当提高存款和贷款利率,发挥利率调节机制的作用,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利率调整的幅度每次不宜过大,可在0.5至1个百分点之间选择,并随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微调。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努力增加农副产品供给,保证市场供应和国家粮、棉、油的储备,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要利用现在外汇储备较多的机会,适时适量进口国内紧缺商品,平抑国内物价。注意引导消费,努力做好明年国库券的发行工作,更多地吸纳居民手中的游资,在不致使物价总水平过高增长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房租,合理确定公房售价,尽快出售一批公房,使资金、消费结构有新的调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