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质朴真切的《人之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14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

  质朴真切的《人之窝》
戴翊
文学艺术不是哲学和理论的单纯载体,不能单纯以文学作品是否提出什么新的哲学命题、理论见解以及在思想上的深刻来作为衡量其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文学作品当然是有其倾向和思想内涵的,但这倾向和内涵应该是作家在历史和人生中体悟到的真知,而不必脱离了这真知去刻意追求所谓新意和深刻,并且也不能剥离其血肉和生气,变成抽象的演绎。作家对历史和人生的真知只能融涵在作品的艺术血肉中,而只要是真知,又总是有着新鲜深刻的意蕴的。
以这个标准来读陆文夫的长篇小说新作《人之窝》,那么它作为文学作品的长处就比较明显了。小说叙述的是发生在苏州一所许家大院里的历史悲欢,它确实没有刻意提出什么新颖和深刻的命题,但却质朴真切,通过许家大院那群学子及有关人物数十年的悲欢离合和思绪寻求,表现了作家对历史的真知和体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虽是不刊之论,但通过“人之窝”的故事,我们却更进一层地感受到普通人、甚至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在推动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不仅仅是人的欲望,也包括那种反欲望的冤死、屈辱、盲动、失落和虚度年华在内。”作者似乎只是在老老实实地叙述一个就发生在眼前的故事,没有故作深奥的玄虚,也没有玩弄技巧的浮华,正由于它来自对历史和人生的体悟,所以它洗炼、生动和实实在在。
从许家大少爷许达伟对社会改造的探寻到他那帮弟兄们的奔突挣扎,从深宅子里陷害学子们的密谋到房客们对一间间房子的争夺,这里洋溢着时代的理想和寻求,变幻着高尚和卑劣的冲突。许达伟从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者,到对历史的机玄有所感悟,体现了中国一类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因为坚持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历尽磨难,终于举家被下放到农村去,但他并没有颓丧,而是体悟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人生追求的意义:“作铺路的石头,让沉重的历史的车轮从我们身上碾过去。”在他看来,这也是对历史的贡献。什么路都要铺,铺正路是贡献,铺弯路也是贡献,因为“如果不铺弯路的话,大家也就不知道正路在哪里”。这里的笔触是质朴的,但表现这一类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著,却非常真切。在左倾路线猖獗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劫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经过作家的开掘和艺术表现,就在一个方面使我们省察和反思这个事实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蕴。
构思上的严整和丝丝入扣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特点。这里的许家大院不只是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舞台,而是作品生命的不可或缺的成份。各色人等聚居在这里,其举手投足都离不开对大院的算计,其起伏离合也与大院血肉相连,许家大院其实就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小社会。贯串始终的淡淡的质朴和艺术构思的严整,不仅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功底,也表现出他在历史体悟上的成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