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友谊的丰碑——喀喇昆仑公路纪行(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5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友谊的丰碑
——喀喇昆仑公路纪行(下)
本报记者吴迎春
汽车通过苏斯特往东北方向行驶,两个多小时后到达红其拉甫山口。
红其拉甫山口由白雪皑皑的山峰环绕,中间是一大片开阔地,喀喇昆仑公路穿行其间,一直通往中国境内。巴方在山口公路边设了最后一道哨卡,见到中国人,值勤的士兵非常客气地致意。他说,这里海拔5400米,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他特别关照“中国朋友”高山行走时不要太剧烈。听后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暖流。
此后,我们一直沉浸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过了哨卡,无拘无束地前行,路边的牌子上用中英文书写的“欢迎你”、“中巴友谊万岁”的标语跃入眼帘。走了大约1公里,到了两国交界处,竖立着两座一人多高的水泥界碑。过了界碑我们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正遇到一群新疆喀什的修路工人在这里工作。他们说,边界上从无冲突纠纷,双方人来车往,关系融洽,喀喇昆仑公路是友谊路。
我们在山口呆了1个多小时,然后原路返回,一行4人中,3人出现了高山反应,呼吸困难、头昏、胸闷、呕吐、耳鸣。由此想到当年修筑公路的艰难,也明白了人们为何称颂喀喇昆仑公路。一名考察过该公路的西方旅行家艾素贝尔·肖在书中写道,喀喇昆仑公路经过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和兴都库什世界3大山脉,建在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最困难、最不稳定的地段,是当代“最伟大的奇迹”。
这项工程于1967年正式动工,历时12年完成,高峰时期有近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1万多名巴基斯坦人加入了筑路行列。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中国人作了“光荣”的准备。建筑设备材料是人扛马驮运进大山的,他们风餐露宿,斗严寒、战酷暑,施工时用绳索将人吊在悬崖峭壁上打眼放炮,雪崩、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有数百名建筑工人献出生命。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人还念念不忘当年筑路的英雄们。
在吉尔吉特市东北角,背靠高耸的雪山,面对喀喇昆仑公路,有一座遐迩闻名的陵园,里面长眠着88名为公路献身的中国工程人员。园中央5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碑后是一排排墓冢,其中许多只是衣冠冢。烈士的遗骨已溶入喀喇昆仑公路中,在中巴人民心中铸成一座友谊的丰碑。据介绍,不仅许多中国人前往瞻仰陵园,当地巴基斯坦人也经常前往扫墓。巴基斯坦地方政府拨专款派专人维修照看,陵园干净整洁,白色的大理石墓碑洁白如初。北部地区副专员塔利克·汗说,“我们以此来表达对中国烈士的敬意,他们永远活在巴基斯坦人民的心中。”(本报伊斯兰堡电)
(附图片)
题图为喀喇昆仑公路上靠近巴中边界的巴基斯坦苏斯特检查站,从这里开往中国的巴基斯坦车辆以及从中国开往巴基斯坦的车辆平均每天30多辆。吴迎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