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女老板田文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1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女老板田文华
本报记者何伟
实在难以相信,产量质量销量雄居全国乳制品行业榜首的石家庄乳业公司的“老总”,竟是一位中年女性。个头不高,言语平平,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她,何以创造出这番不同寻常的业绩?
还得从1987年说起。石家庄乳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受挫,两任“老总”败走麦城,全厂人心浮动,谁能妙手回春?
“田文华行!”主管上级和企业职工竟是异口同声。其时,有家政府部门正要“挖走”这位民选厂长,“是职工们一双双诚挚的眼睛留住了我。”田文华事后说。
不想当厂长的田文华偏偏坐上了厂长的位子,居然干得还不错。人事改革、目标管理、科技战略……田文华像一位老练的船长,巧妙地绕过市场经济的险滩暗礁,把企业引向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乳品大型企业的航线。
“我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田文华这样摆放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为的是把职工真正看作企业的主人翁。这恰恰是不显山露水的田文华过人之处和成功奥秘所在。“厂长的心贴近职工,职工的心才能贴近企业。”基于这一“原则”,企业技改、扩建,资金再紧张,田文华也要保障职工的福利。食堂、澡堂、医院、宿舍,甚至存放自行车的车棚,都有周到的考虑。
提高全员文化技能,是田文华的另一种关心。为此,投资300万元,建立职工培训基地,从英国、荷兰聘请“洋专家”来厂传授技术,开阔职工视野。如今,全厂职工技术水平比1987年提高3级。
田文华心贴职工,多半因为她是从职工中走来的。大学毕业的田文华怀着一颗火热之心来到石家庄牛奶厂(乳业公司的前身)时,心凉了大半截。这原是18家个体户、45名社员集资入股的合作社。500头奶牛和沿街叫卖的现实没能彻底挫伤农家出身的田文华。她干起兽医,为牛治病、助产、灌药,血尿粪一身。她与身强体壮的男同事摽着劲干,毫不逊色,直到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田文华增加一级工资时,大伙才瞪着眼睛喊道:闹了半天,你还是个大学生!
田文华当过会计,做过出纳,干过工会主席,还管过食堂,搞政工,抓计划生育也是行家里手。20多年的摸爬滚打,田文华走上“老板”岗位后,依然保持质朴而又诚挚的本色。“一线工人比我辛苦得多,荣誉却归在我个人头上,我常感到有愧。”
职工有这样的贴心“老总”,还愁企业没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