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青岛基本摸清预算内国有企业“家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3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青岛基本摸清预算内国有企业“家底”
本报讯记者宋学春报道:根据国家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青岛市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经济改革和加强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做,清产核资取得显著成果。从1993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688户国有企业以及5户境外企业和3个境外机构的清产核资任务,预算内国有企业基本清查完毕。
青岛市的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领导普遍重视清产核资,纷纷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市(区)长们亲自挂帅。他们先进行业务培训,配备强有力的专业人员。企业主管部门及经营、计委、银行等部门共同协调、密切配合。莱西市在清查阶段,采用“一清、二查、三核对、四落实”等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组织专门抽查组,深入企业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了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为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许多企业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激发了群众摸清家底,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的积极性,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为搞好清产核资做贡献。青岛市医药公司针对行业特点,对数千吨仓储物资,动员职工使用“移位法”,一件件过磅、验质,另地码垛,核实数量,排查出盘亏、盘盈及报废药物,并建立健全了实物管理制度,为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动了一次大手术。青岛同泰橡胶厂本着边清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清查出的帘布、木管回收率达不到50%的,及时制定了木管管理措施,使回收率提高到90%,全年可减少损失近20万元。
青岛市通过对这批国有企业全面进行资产、负债和权益的清查,基本摸清了企业的家底;在清查中,认真组织产权界定工作,明晰了企业财产归属关系;积极做好资产价值重估工作,基本上解决了资产帐实不符问题,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创造了条件;认真落实清产核资的有关政策,适当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历史积累起来的遗留问题,使部分企业减轻了包袱,轻装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