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从1984年到1994年,我国酒类产品由年产量不足600万吨发展到2331万吨,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在高速发展中,竞争白热化,前三年有约5000家酒厂关门;洋酒也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亦喜亦忧酿酒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2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热点透析

  从1984年到1994年,我国酒类产品由年产量不足600万吨发展到2331万吨,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在高速发展中,竞争白热化,前三年有约5000家酒厂关门;洋酒也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
亦喜亦忧酿酒业
本报记者周立耘贺广华
10月下旬,全国糖酒商品秋季交易会首次移师长沙市。酿酒业各路诸侯倾巢出动,展示了数以千计的名特新优产品,它集中反映了我国酿酒工业的总体实力及现状;而各厂家间空前激烈的竞争,显示了酒类市场的大致走势与变化。
人往高处走,酒往低处流
放眼我国今日之酿酒业,可谓已进入大发展后的全盛时期。无论生产规模、工艺水平、花色品种、还是产品质量,与10年前相比均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据一项统计资料,1984年,我国酒类产量不足600万吨;到1994年,已达2331万吨,销售总额突破650亿元。
在产量成倍增长的同时,酒类的结构与比重也相应发生了引人瞩目的改变。1988年,是我国酿酒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酒类产量首次从供小于求达到了供需平衡,啤酒产量亦首次超过了白酒产量。从此以后,以啤酒为主体的质优价廉、富有营养、利于健康的低度酒类迅猛发展,到1994年,啤酒已占酒类销售总量的63%,白酒则持续下降至总量的29%。
市场无情。传统的烈性白酒生产厂家不得不顺应潮流,纷纷开发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下的低度酒新品种。本届交易会,38度“五粮液”、“孔府家酒”等一大批名优低度白酒十分风光,成交量占明显优势。据权威人士介绍,目前拥有国家级17种名白酒的厂家,已全部有了“低度”,有的甚至以低度为主,且逐渐形成系列。
今年,我国酿酒业继1988年之后又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低度白酒产量已首次压倒高度白酒,可稳占白酒总量的55%以上,且来势正旺,其前景被行家们一致看好。
酒往低处流乃大势所趋,谁家动作慢,谁家就要落伍。可是,人却往高处走。如今的消费者名牌意识日浓,在同等档次价格的情况下,名牌产品绝对优先。交易会上,国家级名白酒如“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等高中档品种不仅走俏市场,且供不应求,销价也稳中略升;而大量的非名牌中低档酒则门庭冷落。
中国糖酒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徐志军对记者说:“消费者崇尚名酒是一件好事,它推动了我国酒类市场从普通型向优质型的转变。近年来,名优白酒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到去年底,已达120万吨,占白酒总产量的21%。”
到处有酒厂,竞争白热化
我国酿酒工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据专家们介绍,发展的最高峰是1992年,当年达45000家。近3年来,随着市场呈供大于求趋势,已有约5000家小酒厂被迫关门。即便如此,4万家酒厂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数年内还将有更多的小酒厂破产。
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一些颇具实力的老字号,也面临生存危机。专家们指出,去年各名酒厂家有近半效益滑坡,像“西凤”等酒厂下降幅度几近60%,更有甚者如黄鹤楼酒厂等一批企业出现了亏损。
效益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近年来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但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与质量问题。一些企业对酒类低度化、产品优质化、包装高档化的市场消费走势认识不足,自然弱化了竞争能力。
而那些目前走红的酒厂,无一例外都是因为顺应了市场潮流,在保持品牌优化的同时,不断升档换代,并以规模经营战略和强大的促销攻势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在这次交易会上,所有的名酒厂家都不惜巨资做广告宣传,据湖南省工商局负责人透露,总费用逾4000万元;其中“孔府宴酒”花费了500万元;以生产目前市场价格最高的“酒鬼酒”而出名的湖南湘泉酒厂,过去不太注重宣传,这回也花了150万元。该厂负责人贾高飞对记者说:“如今酒好也怕巷子深呀!不树立自身形象,不诚待‘上帝’,将是死路一条。”
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还将精力投入到了防伪保真技术的开发,以保护自己的品牌不受侵犯。    洋酒风头健,国酒岂自安
本届交易会上,各类洋酒亦闻风而至,并以其精美的布展,惹人流连不已。如某洋酒公司花高价租得一显著位置展厅,装饰得富丽豪华,色彩、灯光、样品摆设都别具匠心,令国内厂家自愧弗如,以至于高喊“狼来了”。
如此刻意为之,其用心不言自明,其效果也当然不同凡响。据一项统计资料,从1991年至今,洋酒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销售量上升了两倍,销售额不低于30亿元,已占酒类总消费量的5%。
而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已将进口洋酒的关税从150%降到了80%,因有利可图,各大商场、宾馆、饭店纷纷采购洋酒,促其销量大增。同时,走私洋酒更为猖獗,以至于不仅沿海地区比比皆是,在内地也随处可见,对我国白酒行业构成了很大的冲击。
对此,中国酒类商业协会负责人刘锦林表示:“洋酒进来对白酒行业的利润与发展已有一些影响,但不让人家进来不现实,何况人家在工艺、包装、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刘锦林认为,我们的白酒尚有许多未能尽如人意之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十大名酒,平均酒精度高达58.38度,刺激性太大了。近年来虽然致力于低度化,但总体上仍然偏高;而洋酒的酒精度都较低。法国人头马公司推向中国市场的8种系列名酒,酒精度最高48度,最低28度,且大多可作为底酒,将它与饮料掺和配制成各式鸡尾酒,这是国内白酒做不到的。
此外,包装装潢历来是国酒的一大致命弱点。以酒瓶而言,西方人总是力求以最好的材料,最先进的工艺,使之尽善尽美,光彩照人;可国酒却难找工艺精细独特的瓶子,更缺乏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所应有的独特的文化品味。
所以,国酒要走向世界,便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夜郎自大,而要正视自己的不足,锐意创新,使国酒在酒质风味、包装装潢上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潮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