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银行“打假”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2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探讨与研究

  银行“打假”势在必行
近年来,银行“三铁”(铁帐、铁款、铁算盘)的优良传统,在一些地方已经淡化,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据我们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假报表。对外一份报表,对内一份报表,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比如,建设银行某市支行1994年帐内贷款7112万元,帐外贷款高达29.5亿元;1995年6月末帐内贷款1207万元,帐外贷款高达35.1亿元。
假存款。一些银行采取更换会计科目的办法,将属于财政性存款转为一般性存款;用年底结余贷款规模发放贷款后转存款;用加大库存现金虚增存款;利用内部机构结帐时间差,以划出迟入帐、收款先入帐的方式增存款;用拆入资金或往来帐增减存款,等等。工商银行某地区分行营业部,1994年末为了压低存款基数,年终决算将1660万元存款科目转入辖内往来科目。
假贷款。有些银行,专款不专用,随意将专项贷款转为其他贷款,哪里有利就往哪里去。1994年末,工商银行某地区分行营业部,将2883万元自营贷款放到中央银行委托贷款科目之中。
假透支、假拆借。利用信用卡可透支的特点,与持卡单位或个人协议搞假透支、真贷款;利用证券回购搞假拆借、真贷款。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574家金融机构及证券营业部的稽核,共查出以证券回购名义变相拆借资金279亿元,向企业贷款投资24.8亿元。
假担保。有些银行担保贷款有名无实,其中大部分担保是盲目担保、奉命担保、人情担保、相互(连环)担保。
银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虚假行为,主要原因是:
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各银行的分支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机制。从上至下,在管理上是“硬任务、软管理”。储蓄承包任务、利润完成指标分配到管辖的分支机构,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分支机构在任务难以完成时,担心工资、奖金被扣,于是便在帐面上做手脚。
银行实行商业化转变,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压力大。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款上不去,贷款无增量,甚至不得不压缩规模。为了取得贷款规模,便暗中做假存款、假贷款或突破规模放贷款的文章。
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诱惑。一些金融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职工只注重实惠和经济效益,不顾国家金融政策,弄虚作假;个别金融干部,只要于己有利,便将工作原则抛置脑后,违规放贷。
金融监管乏力。有关部门没有把金融行为的真实性监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监管力度不够,在某些方面甚至失控。
银行出现虚假现象,既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执行,也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和发展。因此,刹住弄虚作假歪风,势在必行。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积极查处存在的问题。要大力弘扬“三铁”传统,真正做到制度严密,基本功过硬,执行政策准确,不错算一分钱,不错用一分款,不错记一笔帐。金融从业人员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行为,依法经营。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隆回支行 李建武 罗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