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多出些短而精的通俗读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多出些短而精的通俗读物
柴米河
准备搬家,翻箱倒柜,从书堆里拣出了一摞“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丛书的主编者是吴晗。
当年,我是这套小丛书的热心读者。只要一有新书出版,总是立即到书店去购买,买到手就抓紧阅读,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那感觉,犹如饥饿的人,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快餐,惬意,满足!
《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特点,一是把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当做一件大事来办。以吴晗为主编,集中了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据当年小丛书的评介文章说,这些编委都积极参与实际工作,从选题、审稿到出书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分工认真负责地办理,这就使丛书的整体质量有了组织保证。投入,要干实事,不能挂名。时下,有些出版物,列了一大串“策划”、“顾问”、“编委”的名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有的人是“大款”,头衔是花钱买来的;有的是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干部,虽然在自己管辖领域内卓有建树,但与列名其中的书籍所涉及的学问搭不上界;有的人确是科学文化界名人,可是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早已封笔休养。编者所以要把这些人拉来,无非是为了获得一笔赞助,并借名人效应来扩大影响,增加销量。这样,实际上只不过是几个并无高深学术造诣的人在东摘西抄,书的质量当然不会高。
二是组稿、编辑、印制等各个环节都很精到。约请的作者多是学有所长的专家。他们有良好的文风,对于纷繁复杂的事件,经历曲折的人物,叙述得脉络清楚,通俗易懂,分析得有条有理,给人启迪。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正文用四号字排印,配有插图,醒目生动。校对认真,错讹极少,在我读过的几十本书中,没有发现过错字、别字、漏字、缺页。小丛书的作者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精神令人敬佩。
三是篇幅短、价格低。历史小丛书,每本约两万字左右,当时价格在二角上下。篇幅短,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读完一本;价格低,普通收入的人买得起。作为普及性的读物,能够为广大读者接受,这是很重要的条件。可是现在的出版物中,小册子似乎日见其少,就连那些原来是薄本的儿童读物、《五角丛书》,也合印成厚厚的豪华精装本。包装一变,价格就提得很高,使很多读者望定价而生畏。于是就出现有钱的人不买书或者买了做摆设,想读书的人却买不起书的不正常的情况。这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很不利的。
应当充分肯定,当今的出版规模比过去大多了,出书质量总体上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我谈以上几点感想,是希望能够更好一些。愿出版界借鉴历史小丛书的经验,多出一些短而精、高质低价、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通俗读物,以适应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