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某些畅销一时的个人奋斗史缺少的正是《我看英特尔》这般深沉的文化底蕴——高技术中的人生感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5
第6版(文化)
专栏:

  某些畅销一时的个人奋斗史缺少的正是《我看英特尔》这般深沉的文化底蕴——
高技术中的人生感悟
苏人
身处电脑时代,心中虽对高科技满怀景仰,但因其高深,长期以来,便只能做个时常为其神奇而绝倒的感佩者,远远地道声“好”。
北京三联书店新近推出的《我看英特尔》一书第一次让我如此真切地接近电脑王国,接近这个王国内神采飞扬的创造者们。由英特尔提供机芯的个人电脑如今风靡全球,而《我看英特尔》的作者虞有澄博士在英特尔工作了20多年,目前是英特尔总公司的副总裁兼微处理器部总经理,也是目前硅谷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之一。电脑世界便成为这样一位成功人士笔下的卓越事业,因而有了缠绕人心的万般情致。富有深意的是,这本书强调的绝非是机关算尽的商业技巧,透过虞博士平实宏阔的笔触,我们惊喜地看到人类智性在流光溢彩。“每天清晨,当我开车回办公室上班时,心里总是充满兴奋和期待。”这是书的开头。这里的人,不是被捆绑在高速旋转的战车上欲罢不得的机器的臣民,而是充满智慧、热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它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在高科技的世界里,人是否不得不异化为某种精确创造的奴仆而丧失灵性?英特尔的答案是有了“多重文化整合”,有了别具一格的“情境领导”、“会议哲学”,有了富有创见的企业文化特色,有了清新热诚的人。
《我看英特尔》一书里呈现给我们如此多具有智性的人:兼有人文和科学修养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史拜塞、生气勃勃而又充满忧患意识的葛洛夫、长于思考和谋略的摩尔、被称为“英特尔的以色列教父”的性情中人法罗门、智慧过人的意大利后裔费根……在他们的生活中,智性使日复一日的枯燥研究变为日见日新的挚爱而成“全世界最有趣的工作”,智性使危机四伏的市场风险成为一种“计算过的危险”而妙趣横生,智性使管理不再是程序化的简单操作而成为一种艺术,智性让人在看似狭窄的天地里窥见“无限商机”,智性使人得以从冷冰冰的机器专制中获得解放,重新藏有奋斗的激情。
近年来,一些看似强有力的个人奋斗史之所以只能予人兴奋,不能予人启示,最终逐渐为人淡忘,就在于缺少底蕴。在写这本书时,去国多年的虞有澄博士执意要用已不熟络的中文来写,他希望这些文字能在自己的故国获得知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