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读者反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9
第12版(副刊)
专栏:

  读者反馈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编辑:
你们好!
离休整10年,至今第一次给你们写信。
在职的时候,我天天在机关里能读到贵刊,投过多次稿,也刊登过。而今疏远了,但偶尔每星期到单位活动,也喜翻翻读读。“大地”风格依然,看了非常亲切。
上月中旬,路过家乡——常州,十多位老报人难得相聚,有位同志得到贵刊9月5日登出的一篇“金台随感”,署名符加雷写的《不老宣言》,这篇精彩文章,便成为我们老战友当天的热门话题。我迄今几乎读了不下十多遍,感到这样的佳作实在难得。我们从中得到极大鼓舞和激励,大家表示要像文中所指出的那几种老年人独具的特性,发扬老有老的主意、优势、缓急、潇洒、慷慨、豁达,……力争活得像个样子。
回到南京后,我先后复印过“不老宣言”10多份,介绍给我所接触的战友亲人阅读,一致赞扬这《不老宣言》写得好。有位离休的省委宣传部长也把它贴在簿子上,作为箴言保留,随时对照、自勉。几位老报人品读后,欲知作者符加雷是谁?也许是贵报一些离休老干部的集体笔名吧,写于金台路报社就近,故称“金台随感”,不知对不对?如果是个人笔名,愿请介绍相识,以便向他请教,“以文会友”嘛!不亦乐乎?
我曾经又把《不老宣言》用毛笔宣纸抄了一大张,贴在老干部活动室,以便同志们参阅,大家也欢迎。我还把它推荐给省《老年周报》于10月“月初版”刊出,已半个月了。(它发行七万多份,在全国刊行。)
昨天,我们单位有位老同志问我:“你那篇文章有没有抄错?我发现其中有个差错,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搞得相反了!”我连忙拿来9月5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对照读一遍,一点没抄错,但确实原作弄错了,即那句:
“老有老的优势……,漫漫长夜,总算闯过来了。不敢说走的路比年轻人过的桥多,毕竟大半辈子没有白活,……”
这句中路和桥两处应该对调一下,才对。
有些老人对年轻人每自夸:“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这里,在前面加上“不敢说”,笔者作为自谦之辞;若果如报上原话:“我走的路比年轻人过的桥多”,哪有啥“不敢说”呢?随便什么人走的路都比过的桥多呀!过于自谦,反而变得自夸了,这是说不通的。
这个辞不达意而用反的字,是由一位文化不算太高的老同志半个月后向我指出的,我才醒悟,学问真是无穷啊!
专此奉告,不知贵刊过后有没有更正?盼复。
敬礼!
  读者孙士正1995.10.14.凌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