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组织起来十周年——记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07
第2版()
专栏:

组织起来十周年
——记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经过
陈洁民 肖峰 志清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是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十周年。
这个生产合作社十年的历史,说明“组织起来”是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十年的经历是曲折的,它克服了很多困难后终于由一九四四年的四户发展到去年的二百八十七户。它像一粒花的种籽,经过播种、发芽,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它像飘扬在河北平原上的一面旗帜,召唤着全省农民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开始建立“土地合作组”
一九四三年,冀中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处在日寇大“扫荡”和大旱灾后的极端困难情况中。党在当时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五公村党员乔万象等响应党的号召,用政府贷给的二百斤红粮开始合作搞副业生产。一九四四年春耕开始时,又在这个基础上实行土地合作,劳力土地对半分红,建立“土地合作组”。耿长锁也在这个时候参加了合作组。
这一年组里遇到不少困难,生产吧,没有牲口,又没有农具;生活呢,没有粮食,敌人还不断出来抢掠。他们只好白天每人使一张大镐刨地,夜间回来在一起打麻绳,把打出的麻绳卖出去赚点钱,买回粮食,搀上糠菜吃。这样,才勉强播上了种。
这一年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严重的灾荒,总算渡了过去,合作组的产量达到每亩平均二百二十斤,比一般农民多打五十多斤。
成立生产合作社
“土地合作组”在一九四四年显示的优越性,向本村农民说明了“组织起来”是走向富裕的道路,有十三户又要求入了组。为了奖励劳动,组内规定地四劳六分红。当时选举耿秀峰为主任,耿长锁为副业组长,张近仁为农业组长。不久,耿秀峰脱离生产参加工作,大家就选耿长锁为主任。
这一年土地较多、劳力较少的户,觉得自己土地分得少,干起活来不起劲;有的人在参加组时就有取巧占便宜的思想,组内对他们曾不断进行了教育。虽然这样,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终于有八户退出去了。这时土地合作组只剩下九户。以后组里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每年吸收二、三户,到一九五一年,达到了十九户。
从一九五零年起,土地合作组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逐年提高。一九四四年每亩产量平均只二百二十斤,到一九五零年每亩平均产量就达到四百七十斤,一九五一年达到了四百八十七斤,已超过战前生产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三十一点八,比当地单干农民提高一倍,副业生产也较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从一九五一年合作社就改为地五劳五分红了。
在组织起来的几年中,经过减租查租,土地改革,大部分社员都分得了土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土地的产量提高了,社员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不但全部够吃够用,还能在合作社进行投资。大家看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在一九五一年又有六户农民入了社。
在渡荒中发挥了优越性
一九五二年,这是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遭受旱灾、虫灾最严重的一年。在灾荒面前,它经历了又一次严重的考验。
这年从麦收前下了一场雨后,一直到秋收完毕没有下一场透雨,虫害也很严重,特别以红蜘蛛为最多。棉花的叶子枯萎了,有的落下来;花生上、豆子上、高粱上、甚至树上都是红糊糊的一层,农民们说:“完了,等着饿死吧!”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没有在严重的灾荒面前惊慌失措,在党的分支部领导下(该社从一九五二年建立了党和团的分支委员会),讨论了如何战胜灾害的办法,决定全社一齐下手,向旱灾、虫灾斗争。每个生产小组,都展开了“保年景”的劳动竞赛。
新打的一眼井上,牲口日夜不停地拉着水车,用井水浇地。离井远的地高,水流不过去,就用“打帮斗”的办法浇。水浇不到的十三亩棉花,就组织了挑水组连续浇了三遍。
灭虫组的妇女们,在青年团分支部书记耿素娟带领下,分为两组,日夜不停地喷杀红蜘蛛,白天喷棉花,晚上喷花生。连续喷射了三十天,喷射了三万斤药水,终于保住了棉花和花生的收成。
男女社员们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得的报偿。这年平均每亩棉花的产量是二百四十斤,丰产地的棉花每亩达三百七十斤,而社外户每亩棉花只收四十斤;社内的谷子平均每亩二百一十斤,社外户只一百斤上下,社内与社外单位面积产量的比较相差很多。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向灾害斗争取得胜利的事实,再一次教育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灾荒,才能摆脱穷困,走向富裕生活。从此,全村互助合作运动大大发展起来,原来全村只有四个小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秋收后一下子就发展成了二十个,互助组也发展到十二个。全村组织起来的户数,达到了全村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一。
由小社办成大社
一九五二年秋收后,五公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多了,需要该村党支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领导。但全支部十一个支部委员,差不多每个人都领导着一个社或一个组,支部委员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领导本社、本组的工作上,对全村的工作很少考虑。这样,上级要求村支部完成的紧急工作,就往往由于支部委员们为本社、本组的工作拖着而完成不了。同时,社多了问题也就多了,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有一些工作,由于缺乏领导,又发生盲目乱干的现象。如在防旱时,大家都紧张打井,但都从自己本社、本组着眼,村东能够打井,所有的社、组就都在村东打起来,不管自己在村东有多少地也要打一眼;村南没有人在那里打过井,就谁也不愿意在那里尝试,怕花很多钱打不成。所以形成村东的井“挤疙瘩”,村南一眼也没有。
这时,耿长锁从苏联参观回来,生动具体地把苏联农民的生产情况和生活情形向全村农民作了报告。报告像强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全村农民,他们羡慕苏联的集体农民,觉得小社小组耕作仍然受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因此他们迫切地要求合并成为大社。
办大社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支部委员会首先领导全体党员进行讨论,统一党的工作和全体党员的行动,解决现在互助合作中所发生的问题。讨论结果,一致同意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社、组合并为一个大社。支部又通过各社、组中的党员,以社、组为单位发动群众进行讨论。农民们早就清楚地看到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的富裕生活,非常愿意合并成一个大社。
接着,支部委员会领导大家讨论组社的原则问题——分红、入社办法(包括牲口、农具怎样入社)和干部问题。有些农民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单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发表意见,很难达到完全统一。如对分红问题,土地多的主张土地多分红,劳力多的主张劳力多分红;有水车的把水车价估高,没水车的把水车价估低。支部委员会采取让群众反复讨论、反复对比的方法,连续讨论了四十个晚上,才逐渐得出了共同的结论。
分红办法、入社办法、干部问题讨论结束以后,就对农民宣布:“入社是自觉自愿,同意入社的以签名为证,不同意入社的不签名。”结果在三天的时间里,全村农民除少数人以外,都签名入社。支部委员会又让农民自己和家庭好好商量,务必达到“自己通,全家通,大伙通”。充分酝酿讨论之后,全村四百一十七户中,有四百零一户入了社。大社成立起来了。
克服大社前进中的障碍
大社成立以后,根据作活方便和以原来各组、社为基础的原则编成了生产队,根据生产队的劳力分配了土地和牲口。一九五三年春天开始生产以来,又连续碰到了新的问题。社内在劳力和财务上没有统一的定额管理,大家生产起来互相观望,甚至有的故意撒懒,形成严重的窝工现象。社管理委员会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按作物、土质定出“以产订工”办法,各队和生产小组推行了包工办法,根据土地作物的常年产量订出工数。这个办法一实行,窝工现象马上减少,因为这个办法自然地奖励了劳动:耕作好用工少,多打了粮食,就多挣工分,多分粮食;如果不好好耕作,窝工多,打粮少,就自然挣工分少,少分粮。
在社内开支上,起初也是比较混乱和浪费的。这一队领了一把鞭子,别的队看到了,虽然有鞭子使,也来社里领;这一个队领了一个犁铧子,别的队有,也来要。诸如此类的开支,都是比着看,少一点也不行。这样,一方面造成社内开支庞大,另
一方面各队有些物品却存着不用。有的对牲口也不爱护,光管使,喂的不好,不久就死了一头牛和两匹马。这时,经社务委员会研究,又制订了“财务统
一管理包干制”的办法,牲口家具归队使用,喂肥了“增值”,增值数目归队所有,“减值”数目归队负担赔偿;如果牲口死了,为了照顾队的困难,队和社各负担二分之一。这样,谁也爱惜牲口了。对置买和修理农具以及牲口草料,各队点灯用油、记工用纸,也都根据一般情况,一一制订统一定额,不够的自己负责增添,剩余的归队所有。开支上的混乱现象从此被制止了。
经过整顿,巩固了社的组织
春耕播种以后,有少数在入社时不够坚定的社员,见到大社成立后出现的一时窝工现象,恐怕自己在社内吃亏,产生了退社思想,生产情绪不高。党的上级组织见到这种情况,就决定帮助该社进行整顿。
整顿的结果,全社从四百零一户减到二百八十七户,社比以前更加巩固了。与此同时,上级人民政府根据一九五二年旱灾的程度,运来两万多斤粮食,分别受灾情况进行赈济和借给社员,更加鼓舞了社员的生产情绪。
在整顿中曾出现了一种愿把大社划为小社的思想。耿长锁原来社的社员们,见到大社成立后进来了许多不富裕的农民,牲口、农具都弱,而且没有公共财产;统一调配牲口时,把原来社里的八匹大骡、马也分到各队去了;分配耕作区时,净分了些沙土地,自己种肥了的土地分给别队了;特别是成立大社以后生产投资很大,社内严格控制社员支取存款,零用钱也感到很紧。这就使一些老社员觉得大社不如小社好。他们有时还当面向耿长锁提出意见,但耿长锁认为由小社发展到大社是向前迈进了一步,绝不能向后退。他对老社员们说:“办小社对我对大家都容易,咱这小社办了这些年,不用费劲生产就会搞好,我个人也省心劲。再说,咱老社家底大,几个大牲口和几辆大车,还有油坊、打绳等副业,一定会多打粮食,会多增加收入,对你们有利,对我也有利。但是绝对不能这样办,不能光管咱们富裕,扔下别人遭难,大社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二年后比小社还会富裕。再说,老是办小社,永远也到不了社会主义。”经过耿长锁对他们不断的解释,打通了老社员的思想。老社员们情绪更高了,在以后的生产中,仍然是全社十三个生产队中的旗帜,带动着全社前进。
大社在生产中表现了优越性
在经营大社的一年中,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着曲折复杂的道路。但是一年的经验证明,大社不但比单干户、互助组优越得多,而且比小社也优越。
这个大社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强大上。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有牲口九十三头,超过全村“七七”事变前的牲口总数。除有大车和 一般农具外,还有新式步犁二十多张,马拉二铧犁、马拉十二铧圆盘耙共三架。全社有水井五十八眼,还有较大规模的打油、打绳、养猪(一百七十六口)、木作坊等多样的副业生产。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组织劳动,因此一切生产工作,它都走在前面。例如一九五三年秋连续下了四十多天大雨,等到大雨停止以后,既要紧急收割庄稼,又要抓紧耕地种麦。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十三个生产队,都投入紧张的收割中,有的人专管割谷,有的人专管在割完的地里送粪耕地,由于畜力不足,有的队还抽出十几个人拉耧播种。紧张地劳动了二十五天,谷子、高粱都按时收割了;所有种麦的土地都及时播种了麦子,工作效率比一般互助组强。又如一九五三年春天,全社抽出四十多个强的劳动力,自己开办了打井训练班,学习了打井、锥井技术,组成了自己的打井班和锥井班,施行了“打井包干”办法,过去每打一眼井必须八十四个人,现在三十个人就打成了。全社共打井十七眼,节省劳力九百一十八个,节省开支一千三百多万元。
社员的生活逐步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生活逐年提高。老社员卢墨林、李辉廷、李第二过去都是贫农,冬天穿不上棉裤,一家子几口人伙盖一条棉被,过年吃不上饺子,一入春就靠自己打绳、打短工挣点钱,买点红粮搀上糠菜才能渡过春荒。李第二在一九四四年还讨过饭。但他们在组织起来以后,生活很快达到吃不清用不了,并且还有剩余投入生产。
到一九四九年,他们一年的收入可以够三年吃。因此他们除了吃穿以外,住的房子也逐渐改观。不少社员都是用“青一色”的新砖,盖起了又结实又好看的新房。
一九五二年入社的新社员,生活也有了显著变化。新社员李玉田一九五二年入社,一九五三年分的粮食就够吃二年的,他已经准备了盖房的木料和六千多块砖,准备一九五四年丰收后,再买点砖盖房。
组织起来后,由于互相帮助,社员们完全避免了在天灾人祸面前破产的命运。社员李第二在一九四七年从泊镇到安国搞运输时,不谨慎被大车轧伤了脚,养了将近一年多,除了治疗用费由社负担外,还每天照常记一个工,因为这是“因公致疾”。
一年的时间他虽然没有劳动,秋收后照常和其他社员一样分红。
又如新社员李福海四口人,以前种着九亩地,由于劳力强,生活是富裕的。但他媳妇突于一九五二年生起疮来,他为了照顾病人,不能到田里劳作,所以九亩地只打了三百斤粮食,没办法,只得扔下长疮的媳妇到保定作“小工”。后来,他听到村里组成大社,才从保定回来参加了大社。在一九五三年的劳作中,社内特别照顾他,让他在村边上作活,随时可以回家来照顾媳妇,社内还用车送他媳妇到保定治病。有的社员还经常到他家中帮助做饭。整整的一年,他才挣了四十多个工,但他还分了四百斤粮食,四百斤山芋,还有一部分花生和白菜,虽然生活有些困难,但避免了破产的命运。
随着社员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也逐渐提高。现在十三个生产队都订着“农村宣传员”、“宣传员手册”、“华北人民”等刊物,社内还有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北青年报。各个生产队除了生产外,就像是一个学习单位,经常读报和学习讨论报刊上的文章。百分之八十六的学龄儿童已进了小学,还有一部分升入附近村的高小,有六个社员的子弟升入本县或省立的中学。一九五二年成立大社以后,社内组织了包括两名医生、一名司药、一名会计的保健站,除了社内拿出大部药费外,政府还补助了一部。这个规模不大的保健站,对于社员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妇婴保健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孤寡老弱得到帮助
另外,合作社容易带动孤寡、老弱、残废户进行生产,克服困难。现在全社二百八十七户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孤寡残废户,如果他们不参加社,他们的生活就极端困难。合作社由于劳力和经济力量较大,耕种这些户的土地和加工施肥就不成问题,这是一种最好的社会劳动互助。
如一九四八年入社的李昙子和李秀英,入社时都是十二、三岁的孤儿,合作社收留了他们,他们的土地由合作社照常施肥、加工,产量和别人的土地一样提高。在一九五零年,他们一家分了二千九百六十四斤粮食,一家分了一千五百五十四斤粮食,除了吃穿还有富裕。社内还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该穿棉衣了,就给他们买布买棉花;没有油盐了,就给他们零钱买;病了有人照顾。他们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和有父母的孩子一样长大起来。
生产合作社带动了互助组
在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逐渐发展起来。一九四八年全村有三个社六个组,共五十三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二强,到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即达四百零一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多。其他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民和耿长锁社一样,也提高了生产。五年来农民内部不但没有什么分化,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生产工具、土地质量等都比土地改革完成时更加提高了。这就是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的结果。
党的领导作用
十年来,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是和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党反复地对社员进行了“组织起来”的教育,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团结了农民。这些都是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条件。
党对耿长锁社的领导作用,特别表现在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上。党组织表现出了及时的正确的领导,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例如当一九五零年李辉廷以六千斤麦子的高价买了四亩地时,刺激了一些社员们买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耿长锁在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就召集社内乔万象、李砚田等全体党员,说明自己买地发财让别人破产受罪是不合乎党的原则的,党员不应有买地向富农发展的思想,也不是合作社社员应当走的道路,党员应该在社员中进行教育,克服这种思想。党员的思想统一了,在全体社员会上,耿长锁说:“我们分了地,又去买地向富农发展,让卖地的人生活困难,我们这样办对头吗?积极发展生产,提高产量,才是我们的方针。”这样,社员们对土地加工投资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发的资本主义思想被逐步克服了。
为了带动群众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组织克服了社员中不愿吸收新社员的思想,和建立大社以后又想划为小社的保守思想。党组织通过全体党员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把农民的保守思想和只顾个人利益的思想引导向集体主义的思想,让他们瞻望到社会主义的美丽远景。
党组织经常教育社员要团结社外农民,让他们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好处,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来。懒汉李增贤虽然净是好地,但收成比别人都低,在一九五二年天旱时,眼看五亩地的谷子就没收成了,社员们从一里地以外的井里取水,帮助他浇了两天两夜,才使五亩谷子打了七百多斤。张僧没有牲口耕地,耩不上麦子,社员就帮助他耕地耩麦子。其他像李可义、李克东、乔秀云等人也是缺乏人力、畜力,社内都用人力、畜力帮他们耕耩收割,因此感动了这些户都入了社。
在没有成立大社以前,为了推动全村的互助合作运动,耿长锁社开会时就吸收其他几个小社的干部列席参加,以便他们吸取经验,把合作社办好。王广印他们才组织社时,因为没有经验,常发生问题,耿长锁除吸收他列席参加会议外,还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促进他们社的巩固发展。
美丽的远景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像一朵花,在河北平原上放射着光彩。当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进行了学习和讨论,计划着大约在五年内,在现在二百八十七户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全村农民都参加到合作社内来。在这个时间内,争取每亩土地的平均产量,由原来的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五、六百斤。他们争取把全部土地变成水田,打七十八眼井并逐渐安上抽水机。施肥的数量和耕作技术,将会大大提高,优良品种将会完全推广。
那时,五公村将会改变面貌:在全村的土地上,出现相当长的防护林带,而且在白杨林带的下面,种上紫穗槐;在五百亩沙荒地里,将大部栽植上桃、杏、梨、苹果等树,一个大的果木园将会出现。在村子里,还会出现比较合适的饲养牲口、家畜的房舍,牲口、家畜将会变成优良品种。
随着生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将逐步改变,人们将会有公共娱乐的场所,大人孩子的健康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毫无疑问,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总路线总任务的光辉照耀下,他们一定能以更大的努力,创造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美好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