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做个交警真不易”——见习交警半日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8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

  “做个交警真不易”
——见习交警半日纪实
本报记者苏宁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专职政法记者,在13年的新闻生涯中,我采访过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计其数,行业包括刑警、“片儿警”、治安警、消防警、武警、特警等等,当然也少不了交警。虽不敢说对警察工作了如指掌,但自忖对其中的甘苦,也识得一二。
近日,公安部在上海市公安局的协助下,组织了一项别出心裁的活动:请首都几家新闻单位的政法记者在上海当一天“见习民警”,亲身体验一下做民警的滋味,过一把“警察瘾”。来者虽说都是各家新闻单位跑了多年公安的资深记者,但真正穿上警服当警察,大家却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我被分配的角色是交警,但不是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而是乘着机动车沿街巡查的那种。早饭后,我穿上市局的同志特地为我借来的“三杠一星”的三级警督的制服,兴冲冲地乘上交警总队第一检查大队副大队长刘寿林驾驶的警车出发了。
9时整,我们来到位于徐汇区的徐家汇路。这是今年10月刚刚开通的一条全长2.4公里、上下6股车道的市内干线。9时10分,执勤民警拦下了一辆红色的“长安”微型面包车。车厢里的一排座上,挤着三个人,而且车体尾部的倒车灯不亮。同去的交警在查验了驾驶员的驾驶执照等有关证件后,给他开具了违章处罚单。司机将持此单于一周之内到大队违章处理室接受处理。
在处理违章的整个过程中,刚开始我本能地从兜里掏出本儿来,想往上记点什么,后来突然意识到今天自己的角色是一名正在执勤的交警。意识虽然到位了,感觉却始终到不了位,连手都不知怎么放才合适。虽然在场的警官中我的“警衔”最高,可我插不上一句话,因为不知该说什么好。
我们继续往南行。9时50分,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这时一辆环卫卡车因车厢里高高的垃圾堆上坐着一个装卸工、人货混装而被拦了下来。刘寿林告诉我,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急刹车或车子急拐弯时,上面坐的人极有可能摔下来。这属于严重违章,应扣下执照。没想到,司机跳下车来就大叫大嚷,虽然他说的上海话我不能完全听懂,但大概意思还是听明白了:他仗着自己开的是环卫车,扬言要把垃圾车扔在这里不管,让警察找他的领导解决问题。这时围观的群众有二三十人之多,却没有一人帮警察说话,全是替司机说情的。司机看到这阵势,越发来劲,本来已见平缓的语气愈发激昂。
刘寿林上前劝阻批评了司机几句,司机立刻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的头上。当我们的车点火准备上路时,他一边冲着我们大声叫喊,一边挥舞着胳膊,拦在车前不让车子开走,最后还是另外几位民警硬把他拉开,才为我们解开重围。
从头至尾,刘寿林始终平心静气,也始终坚持着告诉那位司机,尽管环卫工作很重要,环卫车司机也必须遵守交通法规,执勤民警不能因为是环卫车就网开一面。
半天的交警角色很快就扮演结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却在我心头长久盘旋着:做个交警可真不容易啊!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全面纯熟的专业素质、临危不乱的紧急处置能力等基本条件之外,还得有一副好脾气、好涵养。否则就像刘寿林说的,你不是天天跟人吵架,就是要被活活气死。事后我才知道第一检查大队是上海市公安局中唯一的市级文明单位,而且已经保持了6年之久。原来刘寿林的修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警察的苦衷有足够的了解:辛苦、劳累、危险,报酬不高,节假日不能休息……自己当了半天的交警之后,我才知道,这苦衷还得加上忍受委屈、不被人理解。难怪早有警察对我说,“我们的口号也是理解万岁。”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