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方寸之地辨真凶——记首都刑侦战线痕检女专家李玉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28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

  方寸之地辨真凶
——记首都刑侦战线痕检女专家李玉芬
冯芝芬谭志勇
看上去柔弱的李玉芬,有着坚强毅力,她凭着对人民火一般的情感,耕耘在刑侦痕迹检验第一线。她八年不懈的拚搏、努力的钻研,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痕迹检验高手。八年中她发明创造12项痕检技术,成功地侦破一批疑难大案,成就卓著,是首都刑警的杰出代表。
玻璃碴上找线索
1995年4月1日8时,房山良乡西北关桥下水泥管内,发现一具用草帘卷着满头是血的男性尸体,是凶杀?还是交通肇事死亡?
李玉芬赶到现场,她检查发现,男性尸体上全身性挫擦伤等痕迹,自藏尸处向东20米至公路上有拖痕,公路人行道上有一滩血是滴落形成。她判断是交通肇事后藏尸现场。李玉芬发现血泊的西侧仍有向东侧快速滴状的血点痕迹。她果断地带领技术员李存弯着腰循着时有时无的血迹向西勘查。
当搜索至约800米处,陆续捡到了近百块散落的汽车上碎裂的黑色塑料窗框,再往前查寻又找到十几块白色汽车漆皮。李玉芬继续向西寻找能破案的蛛丝马迹。快找到距黄辛庄道口桥头百米时,突然发现人行道上有一粒呈黄豆大的碎玻璃上附有杏黄色的纸张,她心里一亮,是车窗内玻璃上粘贴的“车检”标志,“车检”标志后一定有用阿拉伯数字写的车牌号。虽然肇事时间已超过13个小时,也不知此段京周公路上已有多少车辆行人践踏碾压过,但李玉芬死死抓住了这个对破案有重大意义的线索。
她累得几乎蹲着用手按着地支撑着向前寻找。在柏油路边缘处,她捡到一小块带一横和一个“-6”字的玻璃碴。在人行道边缘发现一小堆重叠在一起的玻璃碴儿,李玉芬小心翼翼地将已碎成八块的黄豆大小的玻璃铺开展平,这竟是一块没有断开的杏黄色车检标志纸连接着的已碎的玻璃碴。她托在手心里,轻轻地翻过来看背面,奇迹般地发现上面有“LC045”的字样,与刚捡到的“-6”字的大小颜色均相同。二者对接,“LC045-6”,严丝合缝。从勘查到用车号查出车主前后仅用半个小时,侦查员根据车号查出车主地址,顺藤摸瓜,迅速将非司机酒后开车撞死人的凶手田京生抓获。
勤奋好学艺高胆大
41岁的李玉芬,当过8年中学政治课教师。1984年12月她半路出家当上了一名刑警,1987年10月,从未接触过刑侦技术的李玉芬被安排从事指纹检验工作。
当年11月,李玉芬有幸求师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全国著名的指纹专家、高级工程师马建华门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翻阅了大量的指纹档案。马老师存的一本《十指管理方法》她翻阅了不知多少遍,几乎能逐段背诵。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国外的《斯科特指纹学》,国内新旧版本的《指纹学》、《现场勘查学》、《现场绘图》、《足迹学》、《痕迹物证照相》、《当代跟踪》等业务书。她没有指掌纹图谱,书店也不易买到,她就照着老师的图谱一笔一笔地画了下来。
在干了八年的指纹检验工作中,她检验指掌纹痕迹167万枚次,出各类现场500案次,建指纹档案4660个,检验各类案件4280案次,否定案件800余起,认定案件126起,认定准确率为100%,抓获罪犯150名,没有一起错案。
李玉芬有一个好习惯,每办一起案子,都逐条不漏地把经验和教训记在本子上,用她独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侦破了许多高、疑、难等重特大案件。几年来,她大胆地闯,克服困难,发明了几项实用性很强的痕检技术。还发表《蔬菜叶上指纹提取的方法》、《痕检与文检相结合方法做金戒指同产品签定的方法》等价值较高、颇有影响的论文12篇。平日里她只要见到有关指、掌纹、痕迹的理论文章,哪怕巴掌片那么大,也要小心翼翼地剪贴下来,或抄在笔记本上。她利用休息日到各商场拍照彩色鞋样150多套,测量出长、宽,记下产地和鞋号,穿插了一些计算身高、足迹破案的方法和知识编辑成书,对侦查破案工作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工作中,她是个有心人。她将已用过的罪犯、嫌疑人的指纹样本和没破案的指纹痕迹进行编号登记。根据需求,由本市到外地,不乱不漏。这个指纹资料库在刑侦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熟能生巧,现在她上眼就能扫过百枚指纹,先看纹型定重点,后看特征定罪犯,一日可检验上万枚指纹,速度快而准。公安部的专家看到她整理的资料后感慨地说:李玉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她勤学习、勤积累、勤实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